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梁山政治-赵玉平 > 第十二回之——领导心术

第十二回之——领导心术(1/2)

    山寨的英雄大会终于如期举行。

    排位连同职位任命一一公布,欢声雷动,群情振奋,皆大欢喜的目的是达到了。我自己也被排在七十二地煞星之首。

    晚上在聚义厅大排筵席。只见聚义厅里灯火通明,众家弟兄推杯换盏,盛况空前。我不十分喜好凑热闹,吃了几轮酒,就借故悄悄溜出来。

    我一边走一边想心事。山寨的大局已定,诸事稳妥。我所担心的一件事是众人都没有想到的,而且也是不能让众人知道的。山寨对众兄弟都做了很好的安排,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有责任也有义务,既有激励也有约束,惟独对一个人安排得不充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头领宋公明哥哥。

    在萧让写的《告天下英雄书》里,总结了宋大哥的若干优点,如忠肝义胆、智勇双全、胆识过人、雄才大略等。这些我确实在宋大哥身上都看到了,我相信梁山没有第二个人比宋大哥更合适做一把手了。可是,宋大哥不是神仙,他也是凡人。浔阳江上他害怕过,祝家庄前他犯过愁,郓城县里受过贿赂,青州城外杀过无辜,阎婆惜令他六神无主,黄文炳让他火冒三丈。一路走来,诸般凡夫俗子的弱点,宋大哥一一具备。

    我们选了凡人宋大哥做头领,而不是神仙宋大哥做头领。尽管他可以自我控制,尽管他会一贯英明,但是难保偶尔也会出些差池。别人出了差池都有救,因为制度设计中提供了约束机制和否决程序,可偏偏在梁山最要害的位置上,宋大哥一旦出了差池,没有任何约束机制和否决程序可以使用。

    古往今来都是好人政治、能人政治。头领英明无私,组织一帆风顺;可是头领一旦在道德上或者战略把握上犯了错误,整个组织就要蒙受重大损失。

    如何约束一把手,防备道德风险和战略导向失误,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看今天众弟兄对宋大哥的一片赞誉之声,我知道,今后这个隐患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只能祈祷上苍保佑了。但愿宋大哥是好人中的好人,能人中的能人,永远不出差池。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嘲地一笑。因为我知道,我这是在做梦。一把手给众英雄安排了座次,谁来认真安排好一把手呢?我边想心事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水边的小厅。酒宴的喧嚣声逐渐远去,眼前是月色下的浩浩水泊、习习凉风,心情不由为之一爽。正在轻快间,我猛然见一黑影独立草厅中,仔细一看,却是大头领宋公明哥哥,我愣住了!

    宋大哥见是我,轻松一笑,说:“是朱武贤弟啊。酒席上吵闹,我偷闲出来散散心,透口气。“我回过神儿来,说:“我也是偷空出来透透气的。“说话间,小喽哕把灯挂上了,在草厅木桌上摆了清茶。宋大哥兴致很高,顺口吟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知道宋大哥吟的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苏学士的大作《赤壁赋》,就赞道:“宋大哥好兴致啊!“他道:“是见了你这样的雅士才有这样的雅兴,来的要是黑铁牛,我怕不是想到吃酒就是想到赌钱了,哈哈!“我也跟着笑了。

    信口谈了几句笑话,宋大哥收住了喜色,换了一副比较严肃的神态说:“朱贤弟,这几天愚兄在读古书。不知贤弟对韩非子提的治术做何评论呢?“韩非子我知道,他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苟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巨大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秦王赢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就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在狱中被毒死了。韩非子非常重视术的作用,他提出了领导者需要使用“七术“,分别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的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历来人们对“术“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阴谋诡计、小人龌龊伎俩,有人则认为是治理国家、统驭下属的有效工具。今天宋大哥给我提出这个问题,看来他也是在权衡这两方面的意见了。我觉得这是个进言的好机会,于是就把自己早想过的一些话讲说了出来。

    其实所谓的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治术;一类叫做心术。治术是应对外人的;心术则是看护自己的。心术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治术是为人处事的技巧和谋略。显然,心术是治术的根基。心术是本质;治术是工具。

    心术正的人,使用治术就显得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心术不正的人,即使精通谋略,也难免作茧自缚、自取灭亡。这就好比是骑马要有根缰绳,有了这根缰绳,就能驾驭烈马,日行千里;没有这根缰绳,上了烈马只能摔得很惨。

    古往今来,很多自以为聪明的权臣小人,玩弄手腕、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自己落个没好下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心术。当年,李世民刚刚得天下的时候,有大臣建议他清理身边阿谀奉承的臣子,并且提供了一个很有谋略的办法,就是假装很严厉地坚持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让大臣表态,那些据理力争的就是忠臣,那些随声附和的就是奸臣。李世民听完这个建议后,当场给予了回绝。他的观点是,领导是标杆、下属是影子,领导是盘子、下属是盘中水,杆子直影子就直;盘子圆水就圆。使用欺诈的手段,只能起坏作用,不会起好作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世民不以诈术辨忠奸“。

    在这个典故里,可以看见唐太宗的心术,是比较正的。他遵从四个字:一是“仁“,他心存宽厚,不愿意用欺诈手段去威胁别人;一个是“和“,他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注意维护团结,对人诚信为本;一个是“止“,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自己行动的界限在哪里;一个是“静“,他能冷眼看待别人的建议,独立思考,认真评判,不草率、不盲从。

    其实心术也就这么四个字,叫做“仁和止静“。

    前两个字说的是修养。

    仁就是心存善念,和就是不走极端。仁和加在一起就是指“宽厚能容,与人为善“。

    后两个字说的是作风。

    “止“说的是要有大局观,抓住要领,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