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好谋无断酿悲剧(1/2)

    ——高层次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决断能力

    在“三国”人物中,袁绍是好谋无断的典型。当他刚起兵不久,他的主要谋士沮授就建议他:“今州城初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 (聚集军事力量)以讨不庭(不向邺城称臣的人),谁能御之(阻挡)!”袁绍的另外两个谋士郭图、淳于琼反对说:“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动不动就得上表请示),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这正好迎合了志大才疏的袁绍的心理,得到他的采纳。结果曹操抢先一步,把皇帝劫持到许都,使袁绍陷入政治上被动的地步。《三国演义》中还有两个情节。当曹操带领20万大军,兵分五路到徐州攻打刘备时,刘备致书袁绍向他求救,袁绍的谋土田丰提出乘虚袭击许昌的建议。袁绍却为小儿子生了疥疮而愁得“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心灰意懒地叹道:“我将死矣”,“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决意不肯发兵。气得田丰以杖击地,跺脚长叹:“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第24回) 在官渡大战之前,许攸根据曹操后方力量薄弱的情况,又一次提出袭击许都的方案,同样被袁绍拒绝(第34团)。就这样,袁绍总是象出洞的老鼠一样,东张西望,犹豫不决,丧失了许多本来可以夺取战略性胜利的大好时机,让曹操从容不迫地实施自己的一个个方案,直至最后消灭自己。

    与袁绍无独有偶的另一个笨伯叫何进,《三国演义》 开篇不久就描写了这位宫廷政变中的悲剧人物。当时他执掌着朝廷大权,剪除一小撮宦官本是小事一桩。但仅仅由于他妹妹何太后的阻拦,他就束手无策,下不了决心。这时袁绍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秘密召集外地将领举兵进京,逼迫何太后诛杀宦官。主薄陈琳表示反对,他建议何进当机立断,迅速行动。如果召来外兵,等于引狼入室。曹操认为问题更简单,把几个为首的宦官抓起来,交给狱吏审明罪行,依法严惩就行了,“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对于这些意见,何进不认真分析,反而斥陈琳的意见是“懦夫之见也”,说曹操的主张是“怀私意”,唯独对袁绍的“引狼入室”的建议倍加赞赏,夸曰“此计大妙”,并星夜派人往各镇引兵,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