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细说三国 > 二十四 汉吴同盟

二十四 汉吴同盟(1/2)

    孙权、刘备二人,毕竟是非凡的人物。孙权能在战胜以后,反而向被他打败的刘备求和;刘备于报仇报不成功以后,慨然面对现实,接受孙权的言归于好的建议。这两位均可以称为“知过能改”,值得我们赞叹。

    双方互相派遣的使者,孙权所派的郑泉与刘备所派的宗玮、费袆,也都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外交人才,非清朝以来的若干只会向洋人胁肩陷笑,满口“也是”的“西崽官僚”可比(西崽是上海人用来称呼洋人所雇用的中国仆役的名词)。

    刘备去世,阿斗刘禅嗣位,诸葛亮主持成都的汉朝朝廷,决心把蜀、吴之间的和平,进一步发展为攻守同盟,于是派遣了邓芝作“大使”前往建业。孙权派一位官居辅义中郎将的张温来答聘。诸葛亮于是又派邓芝再度去建业,算是“答聘的答聘”。

    在邓芝前往建业以前,刘备或诸葛亮曾经派了两位不甚称职的人去过:丁宏、阴化。孙权在写给诸葛亮的信里说;“丁宏耽掞张,阴化不尽。”孙权对邓芝却十分欣赏;他告诉诸葛亮:“和合二国,惟有邓芝。”

    邓芝是南阳郡新野县人,光武帝好友兼功臣邓禹的苗裔,眼见天下大乱,选择了益州作为安身立命之地,作了刘璋的部下的部下的部下,在蜀郡郫县当一名所谓“邸阁督”——山路栈道的管理员。刘备夺了益州以后,到郫县去视察,遇到他,听到他的报告,看出他是人才,就叫他由区区管理员而“平地一声雷”升为郫县的县令;不久又因行政成绩优良再升为”广汉太守”;其后又“内调”为”尚书”。诸葛亮派他上建业,又加给他一个“中郎将”的官衔。

    中郎将的军阶,虽则是不算太小,但在孙权的眼里究竟算不了什么,引不起这位大王的兴趣。因此,邓芝在建业的旅邸等候了若干天,而孙权并未予以召见。

    他写了—封信给孙权(这封信是下属写给长官的,在当时称为“表”)。邓芝在表里说:“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部下这一次来,也是想帮帮吴国的忙,不仅是替蜀国办事)。”

    孙权接到了这一道表,念了一遍,觉得语气不亢不卑,颇有道理,就立刻下令召见,见面之时,孙权说:“我未尝不想与你们蜀国‘和亲’,但是你们的国君年纪太轻,领土又小,抵不住魏国的压逼,难以自保,因此我才很为迟疑。”

    邓芝回答说:“魏国虽大,吴、蜀两国合起来也有荆、扬、交、益四个州。况且,大王是‘命世之英’(盖世的英雄),诸葛亮也可以说是一时的豪杰。蜀国有一重一重的高山,吴国也有三江可资防守。所以,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像嘴唇与牙齿一样,进可以统一中国,退也能够与魏鼎足而立。大王倘若向魏输诚纳款,魏国就要大王自己去上朝,或是送儿子去当人质。倘若您不肯照办,魏国就会派大军来征讨,称大王为叛逆。蜀国在那个时候必定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江南的一大片土地就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听了邓芝的这一番大道理,有很久没有说一句话。孙权是在沉思默想。想定了以后,他就向邓芝说出四个简单的字:“你的话,对。”

    于是,孙权就不仅与蜀继续保持和平,而且进一步对魏国断绝来往。再进一步,他就和蜀缔结攻守同盟了。

    攻守同盟的缔结,是天大的事,不能立刻便与邓芝立约签字。

    孙权派一位辅义中郎将、吴郡吴县人张温,作答聘的特使,到成都来见阿斗与诸葛亮。诸葛亮和张温淡了一些时候,谈出眉目,就命令邓芝再去建业一次。

    吴、蜀双方信使往还,前后有七年之久,才终于缔结成了同盟条约(条约里面,称刘禅的国家为汉,不称为蜀。它的正式名称,本是汉,而不是蜀。陈寿及后代的历史家,为了方便起见,才称它为蜀,或蜀汉,以别于前汉与后汉。吴国的君臣,喜欢称它为“西”;魏国的君臣,只肯称它为“贼”。蜀汉的君臣,也称魏为“贼”)。

    邓芝去了东吴两次以后,费袆又在建兴三年或四年去了一次(建兴是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到了建兴七年,诸葛亮又派了陈震前往,庆贺孙权称帝,乘着孙权高兴,便把同盟的条约签订了。

    孙权是老早就该称帝了的。曹操与曹丕先后封了他南昌侯与吴王,却在封他为吴王以后不久,见到他打败了刘备,吞并了荆州的南郡、宜都郡,与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个郡,声势浩大,就借口他不曾遣送儿子孙登当人质,而大兴问罪之师。孙权始则卑辞道歉,继则以不用魏国的年号,而自创一个“黄武”二宇的年号作为抗议(以魏的黄初三年为吴的黄武元年),却未敢再进一步自称皇帝。

    为什么到了后主建兴七年,亦即他自己的黄武八年,他竟然在四月丙申日自称起皇帝来了呢?因为,黄武七年八月,他的陆逊在(安徽潜山县东北的)石亭大破魏明帝曹叡的大将曹休,他自己不再对魏国畏惧。

    曹叡是魏文帝曹丕与袁绍的二媳妇甄氏所生的儿子。有人怀疑,曹叡的父亲根本不是曹丕,而是袁绍的第二个儿子袁熙(正如有些人也怀疑,明成祖不是明太祖的儿子,而是元顺帝的儿子)。

    曹丕这个人极无良心。他在曹操大军攻破邺城之时,乘人之危,用暴力强迫这位袁绍的二媳妇甄氏顺从了他,甄氏生下曹叡,他却又见异思迁,喜欢了一个姓郭的女子,逼死了甄氏。

    曹丕对于自己的同胞兄弟任城王曹彰,也不惜用毒药浇在枣子上,毒死,另一个弟弟曹植,也被曹丕欺负得闷闷不乐,死在明帝曹叡的大和六年,享寿仅仅四十一岁。

    曹丕这个人,除了会写写无关宏旨的文章以外,没有什么行政的或军事的才干。刘备曾经在托孤给诸葛亮的时候,向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刘备的这句话,没有错。

    他在内政上全靠华歆、王朗等人,本身毫无创见。他有了时间就常常去打猎。一名姓戴名陵的长水校尉劝他不可如此,他一怒便把戴陵关在牢里,处以无期徒刑(比死刑轻一等)。

    他的所谓武功,只是征伐了孙权两次,而两次均无战果。第一次在黄初三年十月,三路出兵:叫曹休带了张辽与臧霸,进兵(安徽和县西南的)洞口;叫曹仁打(安徽无为县东北的)濡须,叫曹真带了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攻孙权的南郡首县江陵。这三路,都受到孙权的将领阻挡。

    曹丕第二次对孙权用兵,是在黄初六年十月。他御驾亲征,到了(江苏江都的)广陵,渡不了江。这一年冬天天气极冷,江水一部分冻成冰,曹丕的水军无法行驶他们的兵船。曹丕所能做的,只是:把十几万兵陈列在长江北岸,把旌旗排成了几百里,吓唬吓唬孙权而已。

    其实,孙权不是一个他可以吓唬的人。当年,他的父亲曹操,带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也不曾吓唬倒了孙权。

    魏文帝曹丕在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丁巳日死去,继承他的是甄氏所生的魏明帝曹叡。孙权见到有机可乘,便在两个月后围攻(湖北应城东南的)石阳县。守将是魏方的江夏太守、刘表的旧部文聘。帮助文聘的,是一位擅长虚张声势的荀禹。荀禹的官职,是曹叡身旁的侍御史。他发动了外县的地方部队一千多人,在石阳郊外的山上举火,竟然使得孙权的兵误会,以为魏方大批的救兵来到,而慌忙撤围而去。

    次年(曹叡的太和元年,孙权的黄武六年,刘禅的建兴五年),孙权又受了一次挫折:老将韩当的儿子韩综,率领了家属与所主管的人马几千人向魏方投降。这韩综曾经在孙权围攻石阳的时候作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