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六二二 > 七十七节 无间道

七十七节 无间道(2/2)

新好不容易擦好地面,正直起身子挪着腰,听到这没头没脑一句问话,答道,“抽了十鞭子,从城墙上扔下去了!啊?后来我不知道了!”

    秦明韬哈哈大笑,拍了书桌好大一声,大步往门外走去,道,“走,小新我们去营里看看!”李勇新隐隐觉得这“小新”,不是个好称呼,也不答应,只拍了拍手跟了上去。

    …

    李锦熙拱拳对帐中诸将遥遥一礼,道,“诸位将军,据小生观察,城中五源贼人不过四千之数,其中多有新兵,想来操练不过三月。总兵大人率天军来剿,只一战则琼州可下也。五源谷贼人如今穷途末路,贼性暴露,城中百姓生不如死,万望大人早日救城中数万百姓于水火。”

    李锦熙说得动情,一脸决绝地深深一揖,再不起来。

    这话一出,帐里诸将脸色不禁都有些难看,个个都看向陈廷对,观察他的表情。一个年纪颇大的参将怕总兵受这书生影响,捻着花白的胡子,敲了敲桌子,啐道,“书生轻谈!”他身边一个年轻将领一脸怒气,嗖地一身站了起来喝道,“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明日上阵,便押你打前,你却教我们如何救百姓于水火。”

    李锦熙眉头一皱,挺胸道,“书生虽无缚鸡力,也敢仗剑沙场行。谁说只问圣贤听,冷胆向阵邀功名!将军若是明日攻城,小生自当为先锋!”

    帐里诸将都是世袭的武官,抗倭寇拼过刀子,打土司钻过山沟,军队里厮惯了的,见这书生说起刀口舔血的勾当,还酸溜溜地拽了句诗词,四顾之下,顿时是一阵哈哈大笑。那笑声极大了,整个中军大营都听到,刚从各个州县威风回来的士兵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主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诸将里面唯一不笑的,便是浔州卫指挥使王之求,这李锦熙性子他如何不知道,当初在洛阳求学,他便见识过这李锦熙的谋略,那个书生卢象升那次喝醉了,指着李锦熙道,“运筹帷幄千里计,胸藏韬略百万兵,我若是朱明天子,必杀你以安天下。”那卢象升是什么人,文能挥毫泼墨写一手锦绣文章,武能持弓策马百步外穿杨,能得他这样的评语,李锦熙也不是凡人,为何如何今日竟如此一副烈儒憨态。王之求心有所想,不禁皱了皱眉头。

    主将陈廷对等众人笑声停了,看了看面前这个意气书生,摇了摇头,道,“李相公为读书人,若论兵事,或非如此简单。李相公在城里数月,可知五源贼人,粮草器械情况如何。”

    李锦熙愣了一下,脸上顿时露出尴尬表情,陈廷对见这书生当真只会空谈,说起粮草兵器一概不知,心里一阵失望,不耐烦地提醒他,“城中粮草聚集之地必有重兵把守,可记得有哪几处?”

    李锦熙拱手道,“小生知道,有五照坊十几日前突然被封,进出车辆无数,据说粮草堆积如山。其他地方,倒是照旧可以出入。”一个街坊能存多少粮草,帐中诸将心中默默一算,脸上都有了喜色。笑话,五源谷火器一日歼灭周天知近万人的传奇,这里面哪个不知道。在澄迈亲眼目睹了那能打一里多的大炮,下雨一样的手榴弹,这些武官再冷血,也不敢拿手下的命去和秦明韬硬拼,回卫所被乡亲老少撮脊梁骨,被丢了汉子的寡妇上吊烦死。

    如果城里粮草不足,届时不战而降,是最好的了。

    陈廷对心情大好,摸着胡子对李锦熙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书生的回答大为满意。坐在前面的土司沙源本来不喜欢这些书生,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似睡似醒,见帐里诸人一片喜气洋洋,突然睁开眼睛,问李锦熙,“五源谷占了府城,你怎么不逃走,今天又是怎么跑出来的”

    李锦熙手一拱,慷慨答道,“大丈夫生而为…”正说了一半,那个起先质问他的年轻将领突然走了上来,把李锦熙袖子一撂,只见上面鞭痕触目惊心。那年轻将领笑道,“据说李先生不肯纳银子买“荣民证”,贿赂不成,被抽了十鞭子。”

    那年轻将领这次攻城前派出几个死士,在城中布置了几个眼线,算是全军的耳目,消息最是灵通。这话一出,众武将脸上纷纷露出了鄙夷之色。李锦熙答不出话来,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呼地跪在了地上,唱道,“大人明鉴,小的一片报国忠心,又怎么愿意买五源谷那荣民证。”

    这话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不过此时大家都看透了这个李锦熙,懒得再搭理他。陈廷对甩了甩手,两个卫兵便过来把李先生请了出去。

    陈廷对看了看诸人,道,“这个秀才说的,和城中细作所言一样,看来五源贼人的粮草,顶多还能再撑一个月。”

    下面诸将纷纷附和,便有人道,“将军决算千里,如今我们得了东面州县,补给充足,如此以逸待劳,一月后贼人自破。”陈廷对也不谦虚,捻了捻虎须,正要发令。

    那浔州卫王之求突然站了起来,道,“将军,城中守军不足,或可速战,以免夜长梦多。”陈廷对闻言一愣,他一直看好这个王之求,此时觉得他竟为一个书生朋友不顾大军安危,顿时大为失望,喝道,“全军围城,平日可佯攻施压稍作试探,切莫折损兵力为贼所计,此事便如此定了,莫要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