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做不生气的父母 > 十 不好奇、不多动,那就不是孩子了(3)

十 不好奇、不多动,那就不是孩子了(3)(2/2)

,就会更多地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善意,他们是如此好学、如此执著、如此可爱。

    2 好奇和多动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曾经和三十位父母作过一个游戏,发给他们一张白纸,让他们用一些词语(不是句子),来描述“孩子”。答卷收上来,我们看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写了:好动、天真、可爱、好奇、快乐、简单、弱小、顽皮、精力旺盛……

    所有这些,确确实实是孩子的特性,这是父母们的共识,可是当他们亲自面对和感受孩子的好奇和多动时,又往往会在心里祈祷:上帝啊!求您让我的孩子老实一点儿吧!他不累我还累呢!

    我在想,假如真的有上帝,假如上帝可怜这些祈祷的父母,轻轻朝孩子身上吹了口气,孩子立刻变得安静下来——不论周遭的环境多嘈杂,不论他身处在一个怎样绚丽、旖旎的世界,他都面不改色,稳如泰山,置若罔闻,要么闭目养神,要么两眼呆滞,做父母的会有何种感受?恐怕哭着喊着又求上帝把那口仙气儿收回吧!他们宁愿要一个好奇多动的孩子!

    这其实就是很多父母心中一组深刻的矛盾,既希望孩子活泼可爱,又不允许他们有丝毫的“越界”。就像有的年长些的父母既希望孩子在结婚前感情经历尽量单纯,又巴不得孩子在结婚的当天“一通百通”,最好眨巴眼儿的工夫就能抱上孙子。

    愿望是美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孩子的脑袋不是事先被设计好程序的电脑,他们在不断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不断摸索着成长,所以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随机反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说父母先设定一个美好愿望,然后孩子的一切就会按照父母的期望按部就班地去实现。这个过程势必要经历波折和考验,也势必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积极努力,才会把孩子一步步引上轨道。正如农民在地里种下一粒种子,要经过精心的呵护,才会变成满目的果实一样。

    所以,父母们不必过于受困于孩子的好奇和多动,那是他们在感知、认识这个世界。再说了,不好奇,不多动,那还是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