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的觉醒 > 第二节 天下第一骑

第二节 天下第一骑(1/2)

    万历十二年,即西元1584年在帝国上下紧张的备战气氛中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一个万物复生的新春到来,大地得以渐渐愈合被战火撕裂的伤口,各方势力也都从冬季的严寒中苏醒过来,开始准备在新的一年中大展拳脚。

    然而对关外的蒙古人来说,一五八四年是一个冷酷而不堪回首的惨痛回忆。二十万精锐骑兵,其中包括十万来自撒马尔罕帝国的友军,竟然被一支仅有己方数量三分之一的汉人军队击溃。损兵折将姑且不提,败在这帮羸弱阴险的汉人手中对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来说是何等的耻辱!兵临城下却又功亏一篑,这又是何等的痛惜!

    然而这并不是噩梦的结束。从10月底入冬开始,四万明军铁骑分为二十个大队从长城沿线各处关隘同时北上,对长城沿线的蒙古牧区发起全面的扫荡战,目标主要是蒙古牧民的越冬定居点。

    自永乐陛下驾崩以来,本朝军队近两百年来再未踏出长城边关半步,主动出击劫掠之事更是从未有过。再加上游牧民长久以来对汉人根深蒂固的蔑视,使得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当战火来到自己身边,在自己的土地上熊熊燃烧吞噬生命的时候该是怎样一个场景。就这样,帝国的骑兵大队轻而易举地突入几乎毫无防备的蒙古腹地深达数百里。按照于庆丰的秘密指令,骑手们尽可能以轻型连弩作主要武器,虽然威力不足以致命,但用慢性毒药淬炼过的短矢能够造成难于治愈的可怕伤口。他们夷平所到之地的每一处牧民定居地,射杀驱散所见到任何一群牲畜,把无数座蒙古包连同宝贵的越冬粮食付之一炬。由于可以从蒙古人手中夺取到足够的补给,帝国的扫荡行动持续了足足二十天,当最后一支明军在边防部队的掩护下徐徐退入张家口时,长城以北三百里内已是哀号恸哭不绝于耳。

    归化城是此次军事行动中唯一的幸存者。它距长城的直线距离仅有两百里,帝国轻骑若早上从杀虎口出发下午即可袭至城下,因此最终能够逃过一劫反而令人倍感意外。当然,终于得以松一口气的蒙古贵族们把这归结为汉人欺软怕硬的劣根性表现。经历过俺答汗多年的苦心经营,归化拥有关外最完善的城防系统,再加上城内的三万精兵——这也是蒙古目前仅剩的资本了,自然不是那些胆小如鼠的家伙们胆敢前来冒犯的。

    然而,蒙古人很快就要为自己的愚蠢和目光短浅而烦恼不已了。归化城未遭到明军劫掠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牧区,吸引着大批没有存粮过冬的牧民向那里集中。在他们心目中,归化就是当前的最后依托,是安稳度过这个严酷寒冬的唯一希望。冬季尚未过得一半,蜂拥而至的难民就已经超过十五万之多。起初贵族们还能打开仓廪向难民们发放救济食品,可随着流民数量越来越多,城中的卫生与秩序状况都在迅速恶化。终有一天当衣衫褴褛的乞丐们躺满大街小巷、身上由毒箭造成的伤口开始腐烂变质散发出阵阵恶臭、为了少得可怜的一点配给粮在光天化日之下敢于铤而走险之时,人们的同情心就渐渐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了。更为严重的事到底发生了,儒略历十二月中旬的一天,市政官员向黄台吉大汗报告了城中粮食即将告罄的恶讯。如今离开春还有好几个月,可供宰杀的老弱牲畜在扫荡活动后已经所剩无几,河套地区来年春耕的谷种则绝对不能动用,盟友的救助更是难以指望,惟一的办法只能是削减救济粮了。如此一来城中百姓与难民之间的矛盾也在急速升级,百姓将难民们视为与自己争夺食物或者说过冬生存机会的害虫,难民们则因周围越来越多的敌对意味愈发仇恨起不肯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同胞来。

    不久之后,救济粮份量再次减到了原来的四分之一,这远远不够一个成年男子一顿的饭量;而城市居民的配给包括奶食油茶等副食也减了一半。恐慌开始笼罩这座城市,饥饿的难民警觉地张大眼睛,争夺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甚至不惜相互残杀。另一方面,市民们也要求宰杀母兽和幼驹、分发谷种以渡过难关,这当然遭到了黄台吉汗的严正拒绝。走投无路之际,难民们结成团伙开始公然打家劫舍,甚至企图闯入城中最后几座尚有余存的粮仓。激烈的武力对抗每天都在城中上演,死亡人数节节攀高不断上升,局势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各大部族首领,特别是未受到明军袭击因而实力得到保存的部族,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趁机争夺大汗的宝座。

    黄台吉汗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事实上他曾多次组织军队试图入侵明帝国抢夺粮食。然而,蒙古人面临的一切困境无不都在帝国的算计之内。坚壁清野的战略早已在长城以外得到了坚决地贯彻,戍边的国防军各部也都是早有准备严阵以待。每当蒙古骑兵们徒劳无功地空手返回归化时,他们都会沮丧乃至于绝望地看到城中的情形因为驻军的外出而进一步恶化。

    终于,一支叛乱的部队把城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洗劫一空,而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还挟走了一大群牲畜,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暴动席卷了整座城市,道德与秩序在求生的yu望面前轻如鸿毛,每个人都疯狂地为生存而厮杀,一心想要在毁灭末日到来之前夺得更多的食物。

    三百多年的文明生活一夕之间灰飞烟灭,蒙古人又重新倒退回了游牧时代。上自大汗和他的贵族们,下自普通的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如同将沉之船上的老鼠,争相逃离归化这座被长生天遗弃后又遭死神之眼凝视的城市——或者更确切地说,已经是一座即将被淹没在死尸和火焰下的废墟了。

    “即便兵部侍郎于庆丰本人也一定没有想到,万历十二年的冬季扫荡战能够带来如此惊人的结果:在饥饿以及随之而来的暴乱中,十四万鞑靼人悲惨地死去,其中相当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蒙古南部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归化城也成为了一座被遗弃的废墟。那些苦苦熬过寒冬的人则面临这一个同样严峻的春天:现有牲畜数量尚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河套地区的万顷良田因为谷种不足陷入荒废;致命的瘟疫从归化的废墟上开始如野火般四处蔓延……

    “面对南方严阵以待的长城雄关,还有那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下一次灾难,蒙古人所能做的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后退。万历十三年春天,黄台吉汗在一次政变中丧生,新任蒙古大汗下令所有部族退回大漠深处,以把边境线北移三百里的方式,与帝国咄咄逼人的兵锋脱离接触……

    “归化的毁灭充分证明了游牧民族‘帝国化’的局限性。他们落后的生产力——无论择水草而居的游牧,还是河套地区的半原始式的农耕——无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甚至仅仅是一座高度发达的大城市提供足够的物资供应和储备。与此同时,城市的高墙反而限制了他们轻快的马蹄,令他们失去了自己在战略上最具优势的机动性。当蒙古骑兵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被迫与中华帝国的精锐步兵开展他们所不熟悉的城市攻防战、阵地争夺战时,失败就已经提前被历史所预定了。”

    ——《明史·鞑靼列传》

    西元1585年3月,俄国西伯利亚前线,伊尔库兹克要塞。

    一支多达数万人的哥萨克骑兵在要塞前排成战斗队形集结待命。瓦莲莉娅骑着白马款款来到军前,她身着亮银轻甲头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