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九章(5)(1/2)

    挺经 第九章(5)

    ● 解读

    曾国藩认为:治理政治,首先在于爱民,要爱民必须先察举官吏,察举官吏最重要的在于知人。魏叔子认为孟子所讲的是“仁术”,“术”字最耐人寻味。喜爱一个人而知其所短,厌恶一个人而知其所长,就是“术”字最贴切的意义。又讲遵行大道就是君子,违反大道就是小人。

    对清王朝的**衰落,曾国藩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要用人,知人是前提。古人说得好:“事之至难,莫如知人。”每一个用人者都要精于识别人才所长。

    曾国藩所推荐过者,无论官位大小,这些人的表现,都没有辜负过曾国藩的荐举。比如他在保举左宗棠时对他的评价是“才华可以独挡一面”,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对沈葆桢的评价是“可以大用”。这些评价后来无不正确应验。

    薛福成曾评价曾国藩说:“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屑不遗余力。”

    郭嵩焘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樾云:“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