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六章(2)(2/2)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他认为,在为人处世上,要学会刚柔并济、方圆兼备。因人、因势、因时而变,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他在实践中发现,过刚则易折,易折则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他在秉承祖训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只有刚柔相济,才能达到自立自强之目的。人不能只具备“骨架”,还要具备“血肉”。

    曾国藩的“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曾氏兄弟攻克天京后,曾国藩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十分忧虑。他知道作为清朝二百年来权势最大的汉人,一举一动都将引来众人的瞩目与猜忌。而手握重兵、功高震主更使清廷对他心生忌惮。于是,他在请功奏章上,有意显示谦逊,把功劳让与他人。

    当他和沈葆桢争江西厘金打输官司后,打落牙齿和血吞,请假养病自动退避。其后又奏请停解部分厘金;大刀阔斧裁撤湘军;陈请曾国荃因病开缺,回籍调养,自动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消除清廷的疑忌。

    曾国藩性格中的“柔”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谓“方圆人生,刚柔兼济”即此之谓也。这种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

    他总结到“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遇着困难、挫折、失败时,要用“硬”字诀,即硬着头皮,“竖起骨头,竭力撑持”,“处之泰然,行若无事”。在农民起义、官场的急流险滩中,他和曾氏家族能屡踣屡起,尚能维持,就与他有这种精神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