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因寂寞而强大(1/2)

    因寂寞而强大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里练习口才。但是,外面的热闹、内心的躁动让他无法忍受地下室的寂寞,他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想出去看看。这样下来,长时间他也没有取得进步,他知道,如果心静不下来,永远也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他横下心来,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他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他就用这样的方法强迫自己忍受寂寞,日复一日地在地下室练习演说。终于,凭借他的勤奋刻苦,戴摩西尼的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金钱、权势、地位、名声,在这些诱惑面前,不知有多少人因耐不住寂寞而一步步走入生活的误区,迷失了自己。

    在诱惑面前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保持对理想和目标的执著,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性的。即便是伟人,也是在用强制的方法使自己远离诱惑,从而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他必须在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想个一个办法:他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又把钥匙丢进湖里。如此一来,他就是想出去,也没有外出要穿的衣服,便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创作里。在那半年里,雨果像是与世隔绝一样,除了吃饭、睡觉,从不离开书桌,最终,他竟然提前两周脱稿。

    雨果的这部仅用5个多月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如今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