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舍得 >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2/2)

加恩德于民众,渐渐地民心朝向了景公这边。这样过了两年,景公的两个弟弟感到景公威信日高,地位更加巩固,见篡位难以成功,便都逃亡到了国外。齐景公这时,才从心底生出了对师旷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齐景公是个国君,为了得到老百姓对自己的支持,他还不得不施加恩德于民众。我们一个普通人,为了能在将来得到他人的支持,难道还不应该舍得眼前的一些小利吗?

    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做攻心活动。很多人在进退之时,不懂得攻心之术,所以往往是进退两难。“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舍得小利,着眼未来的办法,就是最好的攻心术。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在我国是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意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郑庄公,一个就是共叔段。因为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母亲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母亲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他仗着母亲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的事放在心上,并积极进行着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一个大臣知道后,劝庄公说:“您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一个人若是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就在共叔段准备与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时,早有防备的庄公,趁机出奇兵攻打他的老窝。长期受到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了战斗,多行不义的共叔段很快就兵败自杀了。

    明朝的宦官刘瑾,也是一个多行不义的人。由于善于察言观色,他深受明武宗的信任,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他见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便趁机专擅朝政,当时的人称明武宗为“坐皇帝”,称他为“立皇帝”。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的威胁很大,所以他对正直的言官借故进行罢免。他处罚大臣的方法很多,一是所谓的罚米以供应边境。因为处罚的数目很大,很多大臣被罚得破产。而他最狠毒的是去衣廷杖。明朝原来的廷杖只是对有错误的大臣所进行的一种侮辱,所以行刑时允许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上。但刘瑾却要大臣脱衣受刑,结果有的大臣被当场打死。刘瑾还造了一种大枷,有一百五十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