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通过守信来看透一个人(1/2)

    通过守信来看透一个人

    从道义上来讲,诚信属于道德范畴,也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它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诚信度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品行。诸葛亮在《将苑》里说到知人性曾经这样说道:“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其大体意思是:和他约定事情而察看他是否诚实、守信。

    “仁、义、礼、智、信”虽然是旧礼教所规定的人们必须奉行的封建道德标准,但任何时候知人、识人都必须考察和掌握被认知者的诚信度。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谎话连篇、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可靠的。因此,无论是合作共事还是交友谋才,一个不能真心实意忠于对方的人,任何人都不会信任他的。只有经过多次测试,确实言出必行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因为其平日为人诚信,深得朋友的信赖。很多人都确信季布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因此,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更是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却毁了自己的声誉。事实上,声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