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学会融入不同的社会圈子(1/2)

    学会融入不同的社会圈子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可能对社会圈子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其实,圈子无处不在,它是一群人基于相同的社会背景、经济实力、爱好兴趣等等结成的。

    要说“圈子”现象,从进幼儿园时就有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三个成群、五个成伙地在一起嬉戏,只有一个没人理会,那么没人理会的就会感到失落。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他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同样会生出一种孤独感。

    迟威和一群做生意的朋友经常去一家咖啡厅喝咖啡,所以那里的老板和他们很熟。每一次迟威和朋友去的时候,老板总是喜欢过来和他们聊天,问他们在做什么生意,进展怎么样之类,还打算入股。

    可是,迟威他们总是不接纳他,始终把他挡在圈子外面。因为在他们看来,虽说这位老板很有钱,但是知识和修养不够,一张嘴说话就冒傻气,而他自己却毫无察觉。别人听着暗自好笑,心里都有点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是入不了圈子。

    人总是喜欢和“圈子”里的人交往,因为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生活背景相差太远的两个人,相处起来会困难得多。所以,要结交朋友,获得更好的机遇,应该学会打入那些你敬仰的、你认同的、你渴望成为的人所属的圈子。

    人们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就形成了一个一个小“格子”,人们通常很难突破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这个圈子里的人大多有着相似的职业和地域背景、家庭背景等等,它相对封闭,一般不接纳那些背景差异明显的人,但是并非牢不可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你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儿最美好的东西。要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使他人愿意与你交往,就要让他人在与你交往时,能伴随着愉悦的情感。这样,你们的交往才能持久进行,并且很有质量。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凯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他专门跑到纽约,大清早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凯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壮实、一副浓眉的人是谁,就主动走过去搭话。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起来,两个人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的实业界名人。华凯照着亚斯达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