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

。要记住,种什么因,收什么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因为每个人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多替别人考虑,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替别人着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以下这个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完全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别人,这种错误思想是害人又害己的。二十几岁的你,自我意识往往很强,如果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

    因此说,你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别人着想,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同样为你着想,才会乐于接受你。这样,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摆在你成功路上的障碍也会越来越少,你的成功之路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