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章 朋 友(12)(2/2)

象中有意思多了。除了有意思之外他们全部都是一些很了不起的老公公老婆婆。李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够和一群老人相处得如此融洽,她意外于自己竟然结交到这么多老人朋友,有一次她对朋友开玩笑说,可能是自己也老了吧,或者是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前更加成熟了、懂得去接受,懂得去欣赏体会老人们,由此她也开始很认真地对待女性群体。

    她在院子里面认识了一个老妈妈,老妈妈一辈子是农民,因此一辈子也就那么操劳地过着日子,她同时还是一个家庭主妇,拉扯着七八个孩子。而其他的,有的文化水平并不低,可一辈子清高骄傲。还有一个老妈妈说她自己比老公年纪小十几岁,所以一辈子难免地被老公给宠坏了,到了老了老伴走了,就成了一个不肯吃苦害怕吃亏的刁钻的人,成了一个没有多少生活技能的老太太,最后也搞得人人不爱。还有的老妈妈善良、吃苦耐劳,却无奈于老时竟得不到孩子的孝顺,真的是很可怜。

    老妈妈们总是很少机会能感受到她们儿女的温柔关怀和呵护,很多的儿子只是会去体谅媳妇,更多的会去照顾老婆的情绪,因此妈妈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儿子们的冷落。长大后的孩子大部分都会选择外出工作挣钱,有时在劝说安慰媳妇的时候会在背后数落自己年迈的妈妈,顽固,多事,没有文化或者太过于强势,也许有时候他们的抱怨是合理的,是事实,可是却很容易让老妈妈们感觉心中不是滋味,也让人捉摸不透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那些小男人们自私的一面,他们更不希望自己的媳妇将来会像老妈妈一样,可见妈妈们心里会有多大的失落感。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李可就会感叹自己幸运地生了一个女儿,而不是儿子,她想假如自己的儿子将来也像那些老妈妈的儿子一样,自己肯定会伤透了心的。在她看来,女儿懂事后一定会像老人家的棉袄一样温暖,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但至少早晚有盼头。

    那些老人们帮助女儿看护外孙总有人不声张地吃亏消化了,和她们的交往带给了李可很多的认识和思考,还让她时时会去反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让她学习到更多持家顾家的生活方式。李可所能学到的,在工作和事业追求方面当然要属自己的妈妈教得多。很多人都说老年人不要缺少老伴、老屋、老友还有老钱。可是李可却认为最大的喜悦应当是没有对儿孙的忧虑。如果没有儿孙可以相伴相爱到老的话,两个老人的感情会很牢固,因为相互之间有全部的依赖存在。而那些有儿孙的老人,则依赖于儿女,他们更关心的是儿女们是否孝顺,是否是一个合格独立的成年人,当然最好的情况会是,自己的儿女拥有高的情商,能够在三代人之间相处通融,带来幸福的气场,这样的晚年生活就会无比的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