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芯”风波(1/2)

    “中国芯”风波

    柳传志如是说:“原来这竟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情!”

    精彩解读

    在IT业,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梦想,业内人士称其为对国外微机的狙击战。1994年以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外国微机狙击战”席卷中国大地,联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场战斗的旗手。

    北大方正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用“斗志”与“斗智”的提法,阐述了自己对联想与国外微机一争高下的看法,他说:“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竞争是斗智。决定成败的因素固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我认为,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斗志,那就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竞争。”从此以后,关于“斗志”与“斗智”的争论在联想内部展开了。

    90年代,随着中国大举拆除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呼声响彻四方。1994年,杨元庆发布“E系列”家用电脑一炮走红,让联想人看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希望。就在杨元庆要通过“E系列”与国外微机展开一场厮杀的时候,倪光南则提出了通过“中国芯”来应对这场战争。倪光南表示,芯片的技术一直被国外电脑制造商所掌握,堪称“技术制高点”。由于中国的计算机业一直没有占领这个技术最高点,所以中国的计算机发展缓慢。

    柳传志认为,杨元庆和倪光南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积极应对国外微机的,不过,他们却将战斗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杨元庆走向低端,而倪光南则是向高端前进。倪光南的主张是抢占“技术制高点”,而杨元庆则更看重电脑组装业,因为这部分利润少,国外微机不太关注,也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从社会反映来看,倪光南的“中国芯”迎合了时代潮流。可能是因为“中国芯”与“中国心”谐音,因此,研制“中国芯”的呼声强烈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情感,人们对“中国芯”的热情也日愈高涨。显然,杨元庆在外界的舆论中并没有占据多少优势,而倪光南则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联合公司达成了合资建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公司的意向。他再一次以技术实力向人们证明: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