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市场失灵——到底谁是上帝的手(2/2)

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负的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使其他社会成员受损,但他自己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税,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对于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最后,不能忽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指的就是市场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状况不对等,掌握信息多的一方被称为信息优势方,掌握信息少的一方被称为信息劣势方。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价格不再是引导资源流动的明确的信号,消费者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到质量很差的商品;生产者可能生产出市场并不需要的产品。这样一些潜在的、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易可能无法达成,或是即便达成,效率也不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导致的均衡结果对社会来讲将是一种无效率的状况。

    那么,面对市场失灵的时候,谁是上帝拯救市场失灵的手?

    其实,市场本身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是还必须有另一只手进行帮助。那就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

    因为市场这只手再伟大,也始终不能离开政府的保护。只有有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市场才能有效运行。从另一方面讲,市场虽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市场失灵”。

    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说它总是能够调控市场。什么时候能够调控,什么时候不能,就需要人们利用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来判断,什么样的政府政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形成有效公正的经济体系,才能降低市场失灵给经济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