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背后(1/2)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背后

    其实,无论是否通货膨胀,无论我们的生活是否捉襟见肘,开创性地创造财富和保持良好的独具创意的低成本生活方式,都是一种浪漫的美德。

    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表现是在社会中,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而这个时候,人们会感觉到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就是说这个时候,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即使人们的工资也跟着涨,但是对于生活来说,物价也高了,同样没有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好处。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但是,古代的金属货币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反义为通货紧缩。如是贷币在流通中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质简单说,就是货币量不变,产品少了,那么产品会涨价,产品多了,产品会跌价。

    假设产品多了,货币量多的程度超过产品,那么产品会相对货币升值,也就是涨价。 举例来说,假如有100个人,每人有100块钱流通,产品只有100斤大米,每斤大米应该是100元,这是一般情况,现在若是每人的钱变成200块,大米还是100斤,那么大米就应该涨到200块一斤。

    假设每人的钱变成200元,但是大米变成150斤,那么大米增加的幅度小于每人手里货币增加幅度,大米还是要涨价。

    再假设100个人里面有50个人买了房子,花了50块,然后贷款贷了100块,相当于市面上流通货币变成:50×50+50×100+50×100=12500>100×100。那么大米价格,是否应该从100块变成125块?

    这就是问题所在,多出来的2500块是怎么来的,显然,是银行放出来的,是发行出来的。那么这发行出来的货币究竟是什么?这是未来消费的一种透支。

    那50个贷款买了房子的人都需要还贷款。为了还贷款,以前每个人可以花50块钱,现在只能花20块,有30块要用来还贷款。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了,人们的生活自然会显得紧张了。

    我自己原想买车,但油价发疯似的狂涨,快到150美元一桶了,国内价格虽然受到宏观控制,但也涨了,预计还会涨,想想还是不买了。因为买得起车,消耗不起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