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示范效应——你买,我也买(1)(2/2)

的裤子上刮破了一个大洞。但来不及多想,他依然充满自信地走上台去。一首歌完毕,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衣服的状况,专注用心地和观众作着交流和互动,不时地引起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

    最终,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演出非常成功。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衣服上的洞也成为“粉丝”们的新宠,一些痴迷的观众为了效仿他的服装,还故意将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剪出破洞。精明的商家瞄准了这个有利的商机,顺应歌迷们的心愿,迅速推出了带着“破洞”的服装,并美其名曰“乞丐服”。于是,一股乞丐服的风暴汹涌而来,购买乞丐服的人络绎不绝,以青年人居多。

    那位明星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无意的错误,竟能引起如此大的市场波动,而歌迷们更没有想到也不可能知道的是,自己的这种消费时尚竟来源于偶像的一个意外疏忽。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商家高价邀请明星做自己产品代言人的特殊用意了。“明星”成了通向消费者的桥梁、连接消费者的纽带,是商家促进销售的“法宝”。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其实这些商家利用的是“示范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你的同事或者邻居买了某种商品,引得其他人羡慕的时候,你也会跟着购买这种商品。

    一次出差,小丽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同事小美结伴而行。出差的间隙,小丽和小美少不了安排在空闲的时间到当地的商场去购物。

    平时购物,小丽都喜欢挑选一些中等价位的产品,普通的衣服一般在几百元,很少有四位数的;购买化妆品,也是挑一些自己可以承受的二线品牌,又实惠质量也不差。可是同与自己收入相当的小美相比,小丽不由得自惭形秽起来,觉得自己简直太小儿科了。

    小美出手很阔绰,七八百元的化妆品,上千元的衬衫,四五千元的皮包,她买起来似乎眼睛都不眨,还连呼当地的商场比上海便宜,动员小丽一起血拼。可是在小丽看来,这些打折后的商品尽管比上海的便宜一些,也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从商场回来,小丽就后悔了。和小美快乐的单身生活不一样,小丽刚刚结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一个小家庭,每个月还要和丈夫一起偿还一笔不小的按揭款,买一个手提包就花掉了自己半个月的薪水,想想下个月还要去偿还信用卡的情景,小丽就开始有点担忧。

    其实,偶尔购买一件奢侈品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对小丽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消费心态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女性之间难免进行攀比,想想同事和自己的收入差不多,购物时那么爽快,小丽心里就开始有点不平衡,为什么我不能像小美那样把自己的消费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