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每天学点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的现代人 > 寡头市场——几个企业说了算的市场(1)

寡头市场——几个企业说了算的市场(1)(2/2)

场有着它自己的潜规则,如果寡头的决策人是理性的,这种潜规则运行良好,外界很难打破,甚至内部也因为是一种囚徒的困境式的博弈关系,使得它在一定情况之下能保证长期的平稳。如果要破坏这种潜规则(或者说是博弈中的规则),那么必将有一方付出沉重的代价——退出市场竞争,但我们都知道各个理性的博弈方都是在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所以这样就使得寡头市场中价格竞争的博弈可以重复。

    这个规律在整个葡萄酒产业同样适用,国外的葡萄酒和中国本土的寡头市场势必要产生一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商大量拥进中国市场,细心的消费者早已注意到,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多起来。从国内消费者熟识的葡萄酒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到不太熟悉的南非、智利等国,除了以往常见的中低档品牌外,一些世界知名葡酒品牌也摆上中国市场货架。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量减少,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十几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所以避免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对于葡萄酒产业来说,国内的葡萄酒产业还没有发生任何恶性竞争的事件。

    这在客观上就对国外的葡萄酒打败中国本土产业说了一声不可能,因为虽然中外企业都看中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商机,外资的大规模介入也有望掀起新一轮整合大战。但是,在中资企业占据有利地形、渠道障碍难以攻破的背景下,短时间内打破寡头垄断局面尚有难度。

    但是,效率与公平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寡头市场也不意味着平衡无竞争,而且市场总是处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成了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寡头市场,这就是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走进超市看一看,占柜台的大部分都是蒙牛、伊利、三元等品牌的牛奶,看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些乳制品毕竟曾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毫无疑问,目前中国乳业市场的争夺已进入寡头时代。规模化的市场占有率和充足的奶源,是企业制胜的两**宝。两者缺一,都不可能拥有优先发言权。这种特点给割据一方的某些企业带来很多烦恼:天然的奶源基地越来越少,供应的瓶颈十分明显;曾经独霸一方的市场正被对手蚕食与挤占;销量与规模上不去,谈什么投入巨资启动现代化装备生产?没有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研发实力,又怎能带动市场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