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NO 8 坚守(1)(2/2)

能考上大学,我的名字倒着写。”

    结果,马云顺利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不仅如此,进入大学校园的马云还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并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的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从小到大,马云就是这样,他要想做一件事,一定要做成才肯罢休。1992年4月,马云初涉商海,开办了海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刚启动时困难重重,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圆,而一个月的房租就要2 400圆。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慢慢动摇了,他们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但马云还是决定坚持下去。

    说实话,马云心里也没有什么底气。他只是觉得,“要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为了弥补收支缺口,马云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但是,由于资金上的“先天不足”,加上当时的马云是初次下海,缺乏实际的经营管理经验,海博翻译社很快陷入困境。

    为了维持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等地四处进货,靠贩卖些小工艺品、小礼品,来维持海博翻译社的日常开支。一夜之间,原本以接翻译业务为主的海博翻译社,变成了“海博杂货店”——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润的小商品,都上了货架,有一段时间甚至还卖过医药和医疗器材。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做了3年的小商小贩,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后来,在认死理的“傻子”马云的坚持下,这个翻译社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

    马云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傻气”,甚至以此为荣:“我特别喜欢又傻又天真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猛又持久地走自己的路。”

    2000年,在互联网“最冷的冬天”里,纳斯达克股市一泻千里,风雪交加,尽管许多企业竭力保命,但还是“冻死”了不少企业,也“冻坏”不少企业。美商网之类昔日比阿里巴巴还要风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灰飞烟灭,大批投资人对电子商务失去了信心,但是马云始终坚信,电子商务将是大势所趋。

    “那个时候有谁是真正愿意加入阿里巴巴的?那个时候我们把街上会走路的都招过来了,只要不是太瘸我们都要。但是后来,聪明的人都离开了。后来这些人中很多聪明人离开公司去创业,真正成功的也没几个,倒是一直留在公司没地方去的那些不聪明的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收入越来越高。”回想起那段时光,马云幽自己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