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跨越和超越(2)(1/2)

    跨越和超越(2)

    以前也读过一些高考状元的回忆录,与他们跌宕起伏的经历相比,我的高三可谓是波澜不惊,平淡得有些异乎寻常。从第一次月考开始,我的名次就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五名之内,看不到让人揪心的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始终如一的稳定发挥。这里,我不想大张旗鼓地强调个人努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试图探索一些常被忽视的因素。名牌学校是才子的摇篮,但因为压力过大而在最后一刻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现实无情,欢笑与泪水永远共存,当我们为少数的幸运儿喝彩时,又有多少曾经同样满怀希望的人黯然神伤?

    以中考的成绩,我考上二中、五中不成问题;但在家长的劝说下,我还是做出了留校的选择——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学校的名气与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成正比的,倘若当初我去了外校,能否承受同诸多优秀生竞争的压力就是最大的问题。相反,本校相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有利于正常发挥,排在前几位的同学实力相差不大,也令我有超越对手的勇气。虽然身体和精神的疲劳无法缓解,可是由于名次一直稳定,我的心理状态从未有大的波动;每一次考试成绩的公布,都使我对自己的实力抱有更加充分的信心。

    我对这样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一次综合练习,我所在的考场实行文理混合制,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来自理科快班的“高人”。考数学时他的解题速度总是特别快,这使得数学并不出色的我心中一度火烧火燎般焦急,以至原本会做的题目也找不到思路。“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不断地警告自己,最后索性不再抬头,强行把分散的精力拉回试卷上。万幸,经过几分钟的调整以后,紊乱的思维总算恢复了常态——真是好险,我差点就被自己打败。后来,那位同学也考进了清华,当我们在大学校园中再次碰面时,都禁不住回想起昔日并肩作战的情景。

    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地重复着。记不清用掉了多少根圆珠笔,记不清写完了多少沓草稿纸,一本本崭新的复习资料在不断地翻阅中变成了旧书,平日积攒下来的练习题也在案头摞成了小山。白昼一天短似一天,北风也开始在窗外呼啸。终于在某个早晨,不经意间一瞥日历才蓦然惊觉:决定命运的300天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2000年悄悄走进了历史,高三的上学期也在一片忙乱中划上了休止符。

    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寒假里,学校并没有安排任何形式的加课,我也因此获得了近一个月的休息时间。在宝贵的假期里,除去多享受了几十个小时的睡眠之外,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余,还获得了一个星期的自由支配时间。在有些人眼中,这样的学校简直是不负责任,然而我却要为它的决策高声喝彩。事实上,在系统复习结束之后,学习的主动权便转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