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CI战略计划(1)(1/2)

    CI战略计划(1)

    15年前企业是在价格上竞争,今天要在质量上相互竞争,而明天则是形象设计上相互竞 争。

    ——理查德?科克(管理学家)

    千呼万唤

    从1945至195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中,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推 出品质优良、价格便宜的商品,就一定会非常畅销,这是靠“商品力”取胜的时代。

    到了1965年,由于商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光靠物美价廉已经无法决胜千里了,这时人们 配合推销力,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成绩,这是依靠“商品力”和“销售力”共同取胜的时代。

    而现在,市场上充满了太多价廉物美的商品,每个公司也都致力于商品的推销活动,消 费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品面临滞销的危险,而那些名字响亮的名 牌商品却纵横天下。这表明,现代企业的经营力量除了“商品力”、“销售力”之外,还须 加上“形象力”。

    “15年前企业是在价格上竞争,今天要在质量上相互竞争,而明天则是形象设计上相互 竞争。”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学者的讲话,说明了塑造和推销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商品和企业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商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商品 和企业的品牌形象。

    现代企业的不断革新,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形式、商品样式和活动地区,也会随之变化 或扩大,倘若企业一直保守于过去的形式,或流于散漫的形象,将使自身陷于不利的处境。

    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就必须想办法勾勒出清楚的新企业形象,并以此为据,针对未来社 会而塑造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形象,由此,欧美先进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在企业形象 问题上投以关注,纷纷实行统一企业形象的经营战略。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于这种 崭新的战略在名称上、概念上都还没有形成共识,人们对其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企业形象战略才终于有了统一的名称:Corporate Identity, 也就是CI。CI通常被译为“企业识别”,意译为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是指一个团体或者 企业,Identity在汉语中可解释捂别、辨认之意。也有人称之为CIS,是英文Corporate I dentity System的缩写。

    三重含义

    CI理论从诞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研究的 侧重点也不同,因而对CI的定义或解释不尽相同。

    鉴于“企业识别”一词的多义性,一句简短的语言难于概括其丰富的含义,我们将这些 含义综合起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诠释。

    首先,辨认、认识意义上的企业识别,表明企业自身的身份与性质。例如,当我们看到 “万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