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家庭的趣事(1/2)

    家庭的趣事

    爱尔玛?彭泊克

    一

    洗澡间应该改名叫儿童游乐室了,那儿成了他们的公用水池。他们两岁时就发现了这个好去处,除了外出度假和课堂上打盹儿之外,简直就从未离开过那里,直至他们长大**,有了自己的住处。

    他们到底在里头干些什么?把一个个电灯泡漂在浴缸里,用水枪射击,把死了的癞蛤蟆包裹在一面旗子里替它进行“海”葬,这些都是他们的把戏。他们还把马桶盖子装饰得像只大蛋糕,用爸爸的剃须膏在上面拼出字来。

    我若是敲敲门冲里面嚷嚷:“你们在干什么哪?”他们总是无一例外的回答:“没什么!”

    要是一个孩子说:“没干什么”,那当父母的八成就该拨911叫警察了。当他们在浴室里“没干什么”的时候,小狗在汪汪叫,水从门底下流出来,他们的哥哥姐姐开始替他们说情,而且甚至会有烧糊东西的味儿和万马奔腾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现在回头想想,我意识到那时候和孩子们的交流多半是隔着浴室门进行的。往往是深夜了,我敲着门问:“你在家吗?”

    “那你以为是谁呀?”

    “现在已经几点啦?”

    “你说是几点啦,妈?”

    “你吃了饭吗?”

    “我能总不吃饭吗?”

    “你想让我明天晚点叫你起床吧?”

    “你是在开玩笑吗?”

    “我要去睡了!我们能这样谈话还真不错呢。很多像你这样大的孩子根本就没法和父母谈话!”

    二

    我们的孩子们很少回家来,除非他们需要钻进壁橱翻找他们旧日的运动奖章、学校的毕业照和绶带、灰扑扑的照相机和皱巴巴的折了角的旧信。作为家长,我们总是确信永远不会因为儿女有了新家而失去他们,因为我们还保留有那壁橱。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和丈夫有时打开他们的壁橱,笑笑:“想想吧,亲爱的,也许有一天这地方又是我们的了。”

    后来这希望到底没有实现。他们的住处太小了。还是得把他们的宝贝都收藏在家里,而且隔段时间就回来瞧瞧。

    “你在翻什么呢?”有一次我问,小心翼翼地迈过丢了满地的箱箱匣匣和断了弦的旧网球拍。

    “我的天,你没扔掉我的旧棒球证吧,妈?那玩意现在值一笔钱呢!”

    “哦,她已经把我的一盒贵重画片都给扔了!”弟弟接腔道。

    “你怎么知道它贵重?”我问。

    “妈!它们上了收藏家的名单!”

    三

    手足间的竞争心理是心理分析家阿尔弗莱德?阿德勒在上个20年代初揭示并论述的。从那时候起家长们就记住了这样的字句:“他们彼此做对。”以及“看在上帝的分上,不要对此视而不见。”阿德勒说这是一个“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拼命竞争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