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6曾国藩(2/2)

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伐暴的本性。同时,他用刑苛酷,“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这时的曾国藩,已全然不是温和敦厚的儒者,在民间,老百姓直呼其为“曾剃头”、“曾屠户”。尽管如此,湘军还是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他也因此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与此同时,曾国藩大量引进先进文化,创办江南机器局,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1862年(道光十二年)5月底,湘军进驻雨花台。1864年(道光十四年)7月19日,湘军破城,宣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此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曾国藩带领湘军2万,淮军6万,北上“剿捻”。谁料,捻军居然突破了曾国藩如铁桶般的防线,进入山东,曾国藩的全盘战略破产。

    曾国藩是一个生活在矛盾中的人,他恪守儒道,但关键时刻又表露出法家的凶狠;爱兵如爱子,湘军《爱民歌》广为传唱,甚至影响到了百年后的黄埔军校学子;清廉慈孝,《曾国藩家书》是中国传统文化难得的宝贵遗产;最本分的士大夫,天性略微驽钝,但却从不放弃希望,每日一省,埋头苦干,是晚清官员中的“许三多”……也许成就他和毁灭他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那个时代。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2日),曾国藩在南京病逝。这位近代最具士大夫气质的晚清政治人物,用他曲折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做了最佳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