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9多尔衮(2/2)

他参加了攻取坚城的大凌河之役,功不可没;1634年,多尔衮兄弟攻入龙门口,抢掠山西牲畜无数;1635年,多尔衮率军肃清察哈尔林丹汗残余部队,不费一兵一卒使其归顺并得到遗失二百余年的元朝传国玉玺;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年号崇德。多尔衮率军攻下江华岛,迫使朝鲜接受清的册封。

    多尔衮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他还有出众的行政管理能力。清初,皇太极定制官制,改革政治体制时,多尔衮便直接负责六部之首的吏部,在为皇太极尽忠的同时,他不忘削弱那些曾经对他母亲下手的王公贵族们。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死于沈阳清宁宫。悲痛还未散去,一场皇位争夺战展开了。各路人马中,最有势力的便是豪格和多尔衮。以图尔格、索尼、图赖为首的两黄旗执意要选皇太极长子豪格,而以阿济格、多铎为首的两白旗力挺兄弟多尔衮。僵持之下,多尔衮提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建议: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这一建议得到了其他力量的默认,豪格黯然退出。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成为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福临的母亲庄妃并没有因孩子成为皇帝而沾沾自喜,因为她明白,一个6岁的皇帝是否能够安全地成长都是问题。为了儿子,庄妃不得不与多尔衮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多尔衮倒也乐意,但他无从知晓,那一声声的“皇父”会酝酿怎样的灾祸。

    公元1650年,多尔衮因出猎时坠马,医治无效而死于喀喇城。此时,仅39岁,正值壮年。他的离去让他在大清的地位坍塌。14岁的顺治帝一改往日的“乖乖帝”形象,不仅没收其财产、将其子嗣充军,还将他的尸体从陵墓里挖出来以鞭抽刀割来**。

    从孤儿到摄政王,再到死后被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侄子掘墓鞭尸。这样的命运,谁又能设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