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0文天祥(2/2)

注一掷,他把母亲送往惠州交弟弟奉养,并捐出全部家产充作义军费用,在江西境内征集义士粮饷。到了四月,一万多义师集中在吉安整装待发,但朝中掌政者右丞相陈宜中却说文天祥“猖狂”,要他继续留守江西。直到七月间,朝廷觉得临安空虚,才催促文天祥率兵入京。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见大势已去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至元十五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在广东潮阳县(今广东潮安)向海丰转移中被俘。文天祥被扣留,度过了四年的监狱生涯。他每日面南而坐,坚贞不屈,矢志不移。

    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亲自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第二天,即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然后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就义时四十七岁,翌年其灵柩被运回江西故乡安葬。多年后,元世祖感叹:“是真男子也。”

    文天祥死后,人们在他的衣襟里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彻底实践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成为后世膜拜而难以超越的标竿。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七百余年飞逝,文氏祠草枯草荣,但是后人对他的礼赞却未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