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53宋璟(2/2)

了宋璟是真正的吏治之才,便再次封他为相。这时,宋璟再度提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在任用官吏上,他从不掺加私人感情,而是细致地考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使百官做到各称其职,利国利民。以下是宋璟对官员的考察材料:“抚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并有才略文词,但性多异端,好是非生变,若全引进,则咎悔必至,若长弃捐,则才用可惜,请除渝硖二州刺史。”“大理卿元引冲素称才引,初用之时,实允佥议,当事之后,颇非称职,请复以为左散骑常侍,以李朝隐代之。陆象先闲于政体,宽不容非,请以河南尹。”由此可以看出宋璟对官吏的考察是多么的严格认真了。

    为了防止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宋璟还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玄宗十分器重宋璟,并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因此宋璟提出的具建设性的提议通常都会被采纳。正因如此,当时的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亲的恶习,奸佞小人诬谄好人的情况也有所减少,使得开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

    宋璟前后为相四年,但因为他压制犯法官员的申诉,并严禁黑钱的流通,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在公元720年(开元八年)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再度被罢相。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他再度被拜为尚书右丞相。之后他以病为由,退居东都洛阳。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宋璟寿终正寝,享年75岁。玄宗追封他为太尉,谥号文贞公。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颜真卿应宋璟后人所托,撰文并书写了他的碑文。公元772年(大历七年),墓碑终于镌刻完成,得以立于宋璟墓地。这块碑高4.08米,宽1.6米,厚0.47米,字体端庄,磅礴大气。碑的正面、阴面和左侧都刻有颜真卿书写的盈寸楷体,洋洋三千多字,叙述了宋璟这位中唐政治家的政治经历和他一生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