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3鲇 鱼 效 应(1)(1/2)

    13鲇 鱼 效 应(1)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老渔夫的秘密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民,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鳗鱼的价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整船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鲇鱼(狗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在挪威和日本也仅有少数几个老渔夫才能知道。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已经被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招聘好动的“鲇鱼”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大部分企业纷纷对应届毕业生说“不”,只有少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但就是这少数的几家企业成为掌握秘密的“渔夫”,因为应届毕业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鲇鱼效应”,增强了整个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而在日本,很多企业早就了解“渔夫的秘密”。他们从中领悟了一套用人之道,即不断从公司外部找到“鲇鱼”型的人才,让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游动”起来,从而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使全体员工更加勤奋地工作。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