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破 窗 理 论(5)(1/2)

    7破 窗 理 论(5)

    有一个高污染项目需要在美国某市兴建,市政局同时报了该市的两个街区(A与B)以备选择。A街区,片区绿化好、环境优美、卫生干净、规划层次高,相当于那辆没有被破坏窗户的汽车,自然而然地,市民到了该地以后行为都会变得文明一些,在一个干净漂亮的环境里吐痰总归是不自在的。

    而所报的另一个地方B街区呢,虽然环境也很优美,但因为已经有了电厂、污水处理厂、高压线,相当于那辆已经被打破了玻璃的汽车。

    在最终表决的时候,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和市政局官员无一例外地选择了B街区,因为他们都想:既然已经如此了,多一个污染源也没什么。

    一些好的社区总是很干净,居民的行为也很自觉,他们一起维护小区的环境。可还是这些人,到了杂乱的环境中,就开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可见,不要轻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户,一旦一个缺口被打开,后面的结局似乎可以预料。 如果一不小心“打烂第一块玻璃”,也必须及时修补,防微杜渐。

    另一个“破窗理论”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居然有第二个“破窗理论”,但这两个“破窗理论”所处的领域不同,阐述的道理也不同。我们里姑且把巴师夏的“破窗理论”称为“第二个破窗理论”!

    1714年,曼德维尔写了篇题为《蜜蜂的寓言》的文章,认为“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为了回应曼德维尔那富有感染力的、聪明的寓言,巴师夏写了一篇题为《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的文章,他也设想了一个事例:小痞子砸坏理发师玻璃窗,结果为玻璃商带来了生意,而玻璃商从理发师那里赚到的钱,又可以用来从其他商人那里购买其他商品。

    于是,在这种不断扩大的循环中,打破窗户的行为提供了金钱和就业机会。这个思想,后来也被总结为“破窗理论”。

    也有人说,这个“破窗理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譬喻。黑兹利特说:“当一个顽童打坏了一户人家的玻璃窗后,为了修复,户主就需要花钱购买新玻璃,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