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墨菲定律(2)(1/2)

    墨菲定律(2)

    虽然错误是我们的影子,但它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可怕。

    1929年夏天,波士顿红袜队垒手——卡尔?耶垂斯基成为棒球史上第15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

    传媒对他注意有加,数百名记者在破纪录的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

    有一位记者问他:“耶垂斯基,难道你不怕这些注意力会使你发挥失常?”

    耶垂斯基回答:“我的看法是,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我的打击数超出一万次,也就是说我有七千多次未能成功地击出本垒打。仅是这件事实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许多人认为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事实上,它们是一体的两面。以耶垂斯基为例,击打有打中与打不中两种情形,这同样适用于创造性思考:它能孕育出新创意,也会产生错误。

    然而,仍有许多人不喜欢犯错。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寻找“正确答案”的观点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的思考更加保守。

    假使你知道一点微小的错误也会对你不利时,你会牢记不可犯错。更重要的是,你学到不要置自己于失败之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守的思维模式,害怕成为一个“失败者”。

    有一个年轻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于是,他到心理诊所咨询,专家发现他的问题就在于不知道怎样接受失败。

    他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各项大小考试从未不及格过,这使他不愿意尝试任何可能招致失败的工作。他的思维已经被塑造成这样一种模式:失败是坏事,而不是产生新机遇的潜在垫脚石。

    然而,过于相信“犯错是坏事”,会使你孕育新创见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你只在意获得正确答案,而不在意能否激发自己的创意,那么你可能会误用取得正确答案的法则、方法和过程。

    你还可能忽视创造性过程的萌芽阶段,仅花少许时间去证实假设、向规则挑战、提出“假如”问题,你也可能仅注意难题而不去深入思考。

    如此,所有的思考都会产生不正确的答案,从而把你引入歧途。

    利用错误

    错误另外一个很好的用处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转变方向。

    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通常不会去想改变方向,只有在事情不顺或没做好工作时,才会注意到去改变方向。因为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的反应是根据“负反馈”的原则做出的,而这些原则顺利时我们是不会想到他们的。

    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假如我们每次都做对了,就不需要改变方向,只要继续前进,直到结束。

    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万吨的油污染了整个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

    在创意萌芽阶段,错误是创造性思考的必要副产品。就如耶垂斯基说的:“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

    换一个角度看,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会了解错误的潜在价值,而后他会把这个错误当做垫脚石,来产生新的创意。

    事实上,人类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