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多米诺效应(1)(2/2)

)申请破产保护。而在德国,同样弥漫着不乐观的气氛,因为在4月8日、5月8日、6月12日,德国最大私营传媒公司基尔希集团(Kirch Gruppe)的四大支柱先后破产。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安然的财务问题牵出了其独立审计师安达信。随后,经过了2002年上半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妨碍了司法公正,安达信终于在6月15日被休斯敦联邦法院判为“死刑”。

    2001年6月25日,世界通信(World Com)——安达信的另一个客户——紧接着爆出了38亿美元的财务漏洞。三天之后,施乐(Xerox)在其重新公布的近年收入报告中,承认虚报了14亿美元的利润。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负债高达71亿美元的维旺迪(Vivendi)的梅西埃狼狈离席,涉嫌财务欺诈的Im Clone的瓦克塞尔仓皇被捕,负债66亿美元的菲亚特(Fiat)的坎塔雷拉失意而去。

    事实上,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在一个个的光环下都忘乎所以。商业社会并不需要重塑,需要重塑的只是我们一度失去的理智以及信心。

    纵观这些不可一世的商界巨头,它们的倒下或即将倒下不外乎三种原因:过度扩张、策略失误以及最恶劣的财务欺诈。

    扩张过度,伤痕累累

    环球电讯于1997年由加里?温尼克(Gary Win nick)成立于免税天堂百慕大,是世界上第一家自行筹资铺设海底光缆的私营公司。从运作理念上看,环球电讯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环球电讯将盈利放在令人激动的互联网上,然后举债大笔投入。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衰落,也就有了环球电讯这颗电信新星的升起和坠落。1997年成立、2002年破产的环球电讯几乎是和互联网公司同生共死。

    如果撇开环球电讯涉嫌的财务欺诈,至少我们可以说,温尼克是一个极端理想化的商人。“一个星球,一个网络,一百万种可能性”是他的宏伟目标,而且,他的确成功地连接起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的27个国家和地区。温尼克的宏伟计划并不可笑,只是他对通信容量的预期发生了重大失误。

    换言之,他以为市场上会对某种产品出现大量需求,于是他造出了大量的产品,但是只有一两个卖了出去,其余的全砸在了手里。其后果就是,海底光缆使用率低下,使得巨额投入无法收回,高达124亿美元的债务无法偿付。

    与环球电讯高估了市场需求相比,德国人莱奥?基尔希对回报的预期显然是很有根据的。基尔希集团以16.7亿美元的天价买断了世界杯转播权,而通常,世界杯转播权都以3亿美元卖出。基尔希认为这种垄断性资源根本不愁买主,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足球事业尚处蛮荒的美国,都会心甘情愿地掏高价成为自己倒手的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