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什么我们都会背叛?(2)(1/2)

    我们再来看开始时所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搞就业同盟必然失败的问题所在。比如我是这个同盟中的一个人,这个同盟的约定是低于每月3000元收入就不干,假设所有应届毕业生都参加了这个同盟,表面上看这个联盟形成了一个人才垄断的局面,但可悲的是那些最积极倡导的始作俑者最后必然是最悲惨的一个。要知道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是少于这些要求就业的学生的,所以最终总是会有人没有工作的。

    正因为如此,同盟中的每个学生都会担心自己成为那个失业者,所以一个企业会偷偷的跟这个同盟中的某一些同学说,我给你每月2900元,你到我这里来工作,我不会再雇用其他学生了,于是这些同学就必然会背叛这个就业同盟而私自和企业达成用工协议,最后执着坚守这个同盟的学生肯定是失业者,一分收入都没有,所以这种同盟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我想那些学经济的同学是不会参加这种同盟的,只有那些对经济学一知半解,只知道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想来影响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人才价格,实在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欲制虎,反被虎吃,呜呼,悲哉,痛哉!

    “囚徒困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它极其深刻的揭示了**时代人民公社制度的必然失败,因为公社内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维护这个公社的集体利益,因为偷懒的人总可以从公社中获得额外的利益,正所谓公社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当公社内的每个人都企图背叛这个公社时,公社怎么还有不瓦解,不失败的道理?安徽小岗山的公社内农民最后只能偷偷的搞土地私人承包,不就是再好不过的例证吗?

    在2000年,电视机价格大战,烽烟四起,全国8大电视机生产厂商组成价格联盟,不出几个星期便自动破裂。记得春秋战国时的六国联军,西汉的七国之乱,三国时的四军攻蜀……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正所谓,联军浩瀚百万,各怀鬼胎,乌合之众,岂有不败之理?同样,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竞相增加军费开支,虽说都多次达成要相互裁军的意向,但囚徒困境啊,各自暗地都背叛裁军约定,财政入不敷出,国不堪重负,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看见了。如果你是一个注意观察的人,那你会发现身边的生活中类似的囚徒困境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上班时看见那些开车的司机们漠视交通法规互相抢道,到在公司里有人在你背后打小报告都是这个囚徒困境在作怪,哈哈,你以后也就见怪不怪了吧,不必为这些人生气,多不值啊,呵呵!

    如果,“囚徒困境”中的李逍遥和韦小宝,这两个人要进行无数次的犯罪活动,每次被抓了都要遇到这种问题的话,他们做了牢出来又进去,再出来再进去,他们可能会吸取教训,寻求合作,就是大家再被抓到时会都选择(抵赖,抵赖),但只要其中有一次有一个人选择了背叛这个抵赖同盟的话,那么合作在下一次博弈中便告终止,被耍的那个人在下一次博弈中便会报复,这就是古老的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的策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