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言(2/2)

向前发展举步维艰,逐渐地陷入封闭与更深的腐朽中,而此时资本主义的力量正在试图冲出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之下,明代出现了各种思潮的空前繁荣,张扬个性,树立新说。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终结都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喧闹与律动,为在大势所趋下看清自身的出路,所下功力必是绝大的。阅读明人著作当具此一只眼。儒家的传统经过两千年仍然顽强地占据着士子的心胸,主导着其理想的追索,而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前人的淬炼而变成人生探索中更容易吸收的营养。明代士风与往代大不相同,使命与归宿在他们精神上矛盾冲击着,考验着中国文人的智慧。中国历代文人三教出入,寻求精神的超脱与对人生奋斗的支持,这已经深入其思想意识。当这成为文人平日思维一点一滴的累积时,就已经化成精华了,而这精华的汇聚就成为了具代表意义的《菜根谭》。

    另外,《菜根谭》在问世之后不久即被附录于明代的《遵生八笺》之中,可见它还具有养生方面的参考辅助价值,也是一种“遵生”之道,这也是把握《菜根谭》的一个视角。

    接下来谈谈书的作者和编写过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贯不详。他还著有《仙佛奇踪》和《逍遥墟》两书,可见对于佛教与道教都有深入的研究。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大道。至于作者是否把儒释道三教的精华发挥到淋漓尽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

    怎样才是正确地理解《菜根谭》?怎样才能把它的价值同现代的文化状况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成为读者与其作者沟通的桥梁?这是出版《菜根谭》一书所要考虑的问题。本书运用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与事迹,贯串历史典故,援理证事,不避古今,力图使读者得到更为透彻的理解,这也是研究《菜根谭》者对于前贤在会心之余所乐意做出的一些努力。同时,这又能使读者回到经典和历史本身去自行求索,因为事实上书中所引用的儒家经典和老庄列与禅宗公案等都已经超出《菜根谭》所关注的范围,这又使《菜根谭》成为读者与古人沟通的桥梁了。

    在编纂这本书的时候,从现在流行的多个《菜根谭》版本中做了一定取舍,合为三百余条,逐条拟写标题,并配以精美图片,在版式与内容的和谐上下功夫,力争使该书兼具阅读与收藏的价值。

    三教合一的思路在中国自宋以来就开始成为一大思潮,而实际上三家的取向在许多方面都是极难调和的,《菜根谭》属于即兴创作,对于这种差异的调和工作更不能说做到了位。作者善于感受与表述,但书中条目的自相抵触却未加删汰,这就将其思想来源的复杂性以本来的风貌保留了下来,给予现代的读者去进一步思考和开拓的空间。本书沿用这种融合中华典籍与思想的思路也是一个同样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因此常存惶恐之情,但是禀持弘扬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这也是一种探索性的努力。

    在此向该书的原作者殷旵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感谢殷美满先生在编排过程中的帮助。由于三本书各自成体系,内容又是按条目编排,参错细密,具体操作中一些条件的限制又使得这件工作大费周章,此时终于完成,并不敢说放心交差,只能说为编写本书所做的一些努力也算得所告慰。

    书中疏漏不妥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