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唾弃暴力(1/2)

    富于同情心的人,能够了解别人的处境,会从内心深处关心、同情别人;而没有同情心的人,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无视别人的痛苦,在他的心目中不会有他人幸福的概念,甚至会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因此,性情善良的人,更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强。而没有同情心的孩子性情往往比较残忍,常施强暴,责任心不强,这样的孩子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很可能发展成为暴徒、甚至成为罪犯。必须唤醒和激活孩子们的同情心,防止同情心的弱化。有人说“同情心是善良的源泉”,也有人说“同情心弱化是犯罪的根源。品格胜于知识”。

    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是否能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也指出: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也许,还能预防德国重蹈“历史覆辙”!

    的确,残暴和武力无法征服别人,爱心的力量永远胜于残暴的力量。有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