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高宗赵构(1/2)

    宋朝皇帝很少杀大臣,但是宋高宗杀了岳飞,引起了人们的千古非议。对于岳飞之死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我们在这里并不想提出新的见解,只是想就人们已有的意见,从用人的角度加以述评,得到一些用人方面的教训。

    岳飞可不可以不死?

    岳飞之死的第一种说法是岳飞要迎二圣回朝,他曾经在《五岳祠盟题记》中写道: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奋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攻期再战,北俞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据说这犯了宋高宗的忌讳。明人江南才子文征明就有《满江红》词:“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指出了宋高宗的忌讳,南怀瑾也持有这种观点,这也是最通常的说法。有人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认为高宗怕迎回二帝自己当不成皇帝的说法,纯属主观臆想,因为赵构在即位昭书上说:“同奚两宫之复。”可见赵构在即位之初就定下以迎回二帝为奋斗目标,迎二帝事实上是赵构首先提出来的。“二帝”也根本就不想再当什么皇帝了。徽宗42岁就传位给钦宗,钦宗在金国也托人捎信给赵构,告诉他只要把他们迎回来,他做平民都是高兴的。一个亡国之君哪还有脸面再做皇帝?说高宗因怕迎回二帝而主张和谈根本就不成立。这种反对意见有它的道理,但是还是显得有些浅薄。我们似乎更应该考虑一个简单的事实:宋高宗是否相信岳飞有收复中原,直捣黄龙的能力呢?其实他应该知道,宋朝政府没有这个能力,否则他又何必一听金兵南来就准备逃跑呢?当然,如果他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杀了岳飞,在用人方面就太失败了。当时正是用人之际,因为一个还看不见的威胁,而去掉自己的保障,不可不说失败。

    第二种说法是赵构、秦桧极力与金和谈,完颜宗弼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杀岳飞。岳飞是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实力人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达成和议的时候,岳飞非常不满,多次上表要求辞去加封给自己的官职,并表示:“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他和宋高宗的矛盾表现突出。后金朝内部发生政变,完颜兀术掌握了军政大权,反对把陕西、河南等地交还南宋,撕毁了和约。到公元1141年,宋金再次议和,据说兀术提出了杀岳飞的条件。岳珂编的《鄂工行实编年》中,记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