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节 认同危机(1)(2/2)

枪、遥控爆破等20世纪末的活动。他们将更愿意应用一个小邮包就能威胁整个城市和乡村的细菌战。上个世纪末,日本地铁沙林神经毒气恐怖事件就属于这种令人激愤和恐惧的细菌战。现在,恐怖分子可以轻易得到更多的自动武器、热寻技术设备和其他导弹,从而可以轻易发动更可怕的袭击。

    2001年“9·11”事件中世贸大楼的倒塌似乎成了恐怖组织衡量成功的准绳。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样仅仅5个人就造成如此可怕的惨剧的先例,也从来没有人像这5个恐怖分子一样显示如此可怕的力量的先例。许多愤怒的组织将都试图发动同样的攻击行为——可能驾机撞向核电站,或向城市投下脏弹——脏弹爆炸会释放放射性废料污染整个城市环境。自杀式攻击将会被支持恐怖分子活动的人看做神圣、勇敢的行为。

    恐怖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出现针对事物而不是人的经济恐怖主义和反企业恐怖活动,恐怖分子破坏商店里的商品,剪断光缆,破坏卫星系统,制造并传播电脑病毒,散布动物病毒如口蹄疫病毒。在未来,随着传统战争越来越难以发动,世界上将会出现更多由部落和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活动。

    可以预见,国家将花费更多的资金用于反恐活动。安保力量将运用最高端的间谍技术来跟踪并摧毁恐怖组织,这样同时也会侵犯许多无辜公民的**权。强大的安保力量还将用来打击贩毒组织和跨国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将成为第三个千年生活中人们不得不接受的一部分——当然是令人头痛的一部分。

    电视媒体使得大规模战争难以发动

    电视现场直播画面以及录像将使大规模战争难以爆发并持续,因为人们可以如此切实地感受到切肤的恐惧感。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波斯尼亚战争、科索沃战争——在公众的关注下,这些矛盾越来越难以解决。媒体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世界上荒谬和丑陋的事件。媒体日益关注暴力和矛盾,大规模报道抗议组织和部落的不满,曝光政府的所作所为,让千百万正常人感到不安。

    核武器的末日

    当核武器的末日来临时,传统武器如地雷仍然会大受青睐。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各自国内大城市设置了数万枚核弹头。2001年,美国和俄罗斯已经依照第一个《战略武器控制削减条约》(START_1)将双方的远程核武器数量减少至6000枚。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达成协议,计划在几年内大幅减少核弹头数量——当然双方都担心如何安全处置核武器。可以预见,随着各国削减核武器并对其进行安全处置,数百枚巡航导弹发射火箭将被改装为服务全球网络的低飞通讯卫星发射火箭,这些通讯卫星可以向全球移动网络传输超快数据,从而使得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到无线电波。

    然而,剩余的核武器将对那些控制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部分的跨国犯罪集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随后的20年间,俄罗斯将是剩余核武器的主要来源,任何有钱的人都可以买得到(除了黑手党控制的核武器销售)。在第三个千年的前30年里,随着国家或组织纷纷掌握核武器和核原料用以壮大自身力量或威胁他国,核恐慌将出现。威慑及反威慑将极大地威胁地区安全。一些危险的远射武器也将威胁世界安全。

    以印度为例,长久以来,印度一直和邻国巴基斯坦为边界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冲突不断。不难想像,在随后的几年里,如果一方造成严重威胁,那么另一方也将不得不威胁邻国声称要使用小规模核武器。

    50年来,人类一直没有在战争中应用核弹头。可以想像,如果某个国家或组织威胁要使用核武器,国际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如果在反复警告入侵者无效后,某个国家和组织为了自卫不得不使用核武器,那么其他国家是否会威胁对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宣战呢?这种战争会怎样发动呢?你会如何反击恐怖组织呢?如果某个国家或组织再次威胁引爆原子弹,那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敌对国家是否也会发射自己拥有的核弹头呢?每个国家都应该提前考虑这些问题,要知道,当核武器真的被启动时,国家只有几天或几个小时来讨论这个问题。

    众多条约是否值得信任?

    核不扩散条约组织享有核查秘密制造核弹国家的新权力。尽管1998年国际社会发现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进行秘密核试验,但组织却很难核查出它们的核武器拥有量。生化武器也很难被查出。新《化学武器协议》(在165个签署国里,88个国家认可了该条约)签署国尽管同意立即进行核查和定期检查,但收效甚微。尽管有众多条约约束,隐藏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也毫不困难。尽管全新核技术可以探测出土壤、空气以及水中非常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但理论上讲,新的技术也可以被应用去为秘密制造核武器提供保护。

    俄罗斯和中国仍然投入大量国防预算以保护自己不受侵略——或者也可以说是做好国防准备。1995年,两个国家的军费总数为840亿美元,共450万军队,装备了25 000辆坦克和8000架战斗机。双方近来在边界问题上达成的新协议将会减少双方保卫边界的军费投入,同时这种友好协议也迈出了双方更亲密合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