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节 城市化的影响(2)(1/2)

    中国的城市化

    许多跨国企业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进入中国,既不要浪费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大量资源,也不要贻误时机以至于无法保持早期进入市场的优势。香港和上海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12亿的潜在消费者吸引外国投资者向中国投入了几十亿资金。不过,经历了最初财源广进的快感过后,很多公司都发现众多问题摆在面前。随着中国市场竞争加剧,许多外资企业越发难以获取利润了,但同时也承担不起撤出市场的损失。分析可支配收入之后,企业发现理论上的那个市场不复存在。人均收入很低,很多产业部门超负荷运转,现在该是了解情况的时候了。

    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标志是苏州工业园区,来自新加坡的200亿美元是其主要建设资金,整个园区是一座新型的“超级城市”,占地70平方公里,有可容纳60万人的房屋建筑并可为居民提供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人们利用新加坡技术建造净水处理中心、发电站以及世界一流的房子。苏州有220名中国官员被派到新加坡学习如何以“新加坡方式”来管理城市。我们也需要学习“中国式”的经营方法。

    苏州仅仅是随后规模更大的全面改革的一块试验田。随着这类工业园区大量兴建,中国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的稻田可能就是明天的高楼大厦。自从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苏州的外国投资势不可挡。90多个项目进入苏州,资金总额高达25亿美元。工业区一片新气象:干净卫生,部门效率很高,此外还有豪华的湖边公寓、一流的学校、最新的产业设备等超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从消防到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都应用了新加坡的专业技术。

    在距离苏州不远的另一个工业园区,人均收入从之前的1000元(138美元)飙升到7000元。杜邦、西门子、欧莱雅、宏基、飞利浦和夏普在该地迅速建厂,带来了众多就业机会和先进技术。目前已有200多家外资公司和1000多名侨民迁入这个地区。豁免进口税促进了国家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国家还将颁布更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在过去20年里,中国有3亿人口脱贫,未来20年内我们会看到更多人走上康庄大道。

    工业化城市不会消亡

    在20世纪70年代,中产阶级借助于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和科技手段纷纷迁出城外,美国的很多城市里只剩下贫穷的下层阶级和黑人聚居区,这些城市基础设施逐渐落后,得不到基本的维修和建设,因而当时很多人猜测西方国家的城市将不复存在。的确,很多曾经繁荣的城市成了空城,但城市并没有消亡。有些地方的情况恰恰相反。以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为例:随着人们逐渐迁回城市并在工作和活动场所附近寻找高质量的房子,城市又重新发展起来。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就是个不断建造新建筑和新设施的大工地。

    伦敦生机勃勃

    伦敦也极具魅力,吸纳了众多居民,稳居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生活场所的前列。随着众多人口涌入伦敦,城中饭店和酒吧数量增多,电影院、旅馆和夜总会呈现一片繁荣。伦敦既是大型的商务中心,也是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这个城市昼夜不停地为繁忙的经理人提供出色的服务。那些真正希望在乡村生活的人们也最好要在伦敦置办房产,以备晚上在城里逗留得太晚。伦敦的人口在10年内已增加了100万。

    发达的网络社会导致地理位置越发无关紧要,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随着欧洲大银行在国内外进行快速的业务转换,伦敦将面临激烈的斗争来试图维持自己国际汇兑主导者的角色并巩固自己在银行业的地位。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伦敦在跨境贷款方面仍将维持最高地位或接近最高的地位(目前在全球100 0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占据18%)。但若想继续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伦敦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伦敦海外无形资产净收益每年超过250亿英镑,这一数目还将增长。

    全球化旅客迁至航空中心附近

    空中旅行要求全球化的经理人必须居住在主要交通枢纽即大型国际机场附近。除非自己拥有飞机,否则每月往返机场三四次,每次要在路上耗费五六个小时。生命很短暂,容不得为了赶路耗费如此多的时间。“枢纽效应”也适用于高速火车线路。绝大部分最大的交通枢纽都处在大城市里或者接近大城市。哪里交通便利,哪里就能够发展,哪里就有利润。控制了交通枢纽,就控制了市场。企业应抓住时间优势,击败对手。

    城市生活与远离尘嚣

    在城市生活问题上,潮流与反潮流再次并驾齐驱。潮流是人们涌向喧闹而又充满机会的都市生活:人多意味着开发市场提供服务有着更大的成功几率,更多的赚钱机会。厌倦了都市生活的中产阶级则逆潮流而动,他们有能力过那种古怪而又奢侈的生活——他们“回归自然”,远离尘嚣寻找更加绿色的生活、更高的安全性、更加低廉的住房价格,他们在城外进行远程办公或者把所有事务都迁出城外。

    不过,最富裕的人们将在城乡两地奔波。他们有2个、3个、10个甚至20个家。这是一种趋势。这样的人还会有很多。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家分布在不同的城市里。城市房地产价格昂贵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事实上,千禧年之前,人们不得不住在城里或者城市附近,这样他们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