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

    为一时的顺利趾高气扬、骄横跋扈肯定是一种浅薄相、短命相。

    仅仅过了半年,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卷到了淡水,淡水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英国的“壳牌”石油和美国的“熊猫汽车城”上马、大亚湾核电站上马、哑铃湾深水港通用泊位动工……在一系列大项目的带动下,淡水的其他基本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建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建筑业一下子红火起来,建筑材料也成了热门商品。我的砖厂生产的砖顿时不愁卖不出去了。

    到年底结算,还清所有债务,弥补了以前的亏损,还净赚了10多万元!这是1985年。

    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淡水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一些经济家和投资商纷纷将目光对准淡水。许多有见地的投资者和资历颇深的经济学家都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这些权威人士的论断比许多一厢情愿的号召更起作用,那一段时间来淡水投资的人不断增加,境外的多,内地的也多,不仅经济部门来,企业、事业单位来,甚至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也组成投资公司前来。大家都用深圳模式来对照淡水,似乎都在想,深圳那趟车已经因为犹豫而误掉了,淡水再也不能耽误了。

    正是由于这股热潮的影响,那以后的建筑材料越来越紧俏,砖价几乎天天涨,到后来高到每块3角以上,是过去的10倍。就是这么高的价钱,我的砖厂生产的砖还是供不应求,砖厂门口那条小公路上,很难得见到没有运砖车的时候。

    到1987年中,我的砖厂已经是每天都可以赚几千元钱了。

    这时候,我的哥哥从四川老家赶来了。我又新建了一个砖厂,主要交给我哥哥去管理。我有意这么干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我哥哥的积极性,减少我和他之间的互相制约,或者说是减少我们双方的内部能量耗费,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各自的本事。

    应该说我的这个办法是成功的,到1988年底,我的纯盈利已经达到200多万元,这些盈利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存款余额。这笔钱对于我下一步的腾飞奠定了很有力的资金基础。

    那时候我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经营上一顺利,必然产生其他的不顺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固定的规律。只是我在砖厂经营刚刚开始顺利时,就本能地预感到会有其他的不顺利出现。果然,最先让我感到麻烦的事不是来自砖厂内,而是砖厂周围的当地人。

    这些当地人中有过去就是这个砖厂的拥有者之一,有的虽然不是过去这个砖厂的主人,却是这片土地的拥有者,也有的是与什么都无关的人。说起来,他们之间在以前还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有过矛盾与摩擦,现在看到我经营这个砖厂发财了,居然就“不计前嫌”,目标一致地来惹我了。

    我不愿意在这里重复那些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我只告诉您,那些事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有的仅仅是为一点泥土,有的仅仅是为了捡一点半截砖。由于事情小,一开始就没有引起注意,我忽视了这些泥土和这些半截砖其实都是表面现象,真正应该引起警惕的是,我是一个外来人,一方面是我用他们过去拥有的东西发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