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富女钱经月月红: 女性理财专家 > 第五个月:继承来的产业最有麻烦(5)

第五个月:继承来的产业最有麻烦(5)(2/2)

    但《星岛日报》从创刊以来,已取得华文报界历史上罕见的崇高地位,在胡仙的领导下,它做了其他报业人士不敢尝试的事情,而且取得了成功。

    胡仙将《星岛日报》发行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7个主要城市,7个地区都沿用《星岛日报》这一名称,而且每个城市出版的《星岛日报》都拥有自己的印刷系统、编辑部、采访记者,都有独立的发行渠道与广告办事处,使得不同的海外版都有能力各自刊登当地的广告,而以多伦多版最为成功,每天都达54页之多。

    香港本埠、祖国大陆及国际性的新闻,都在香港的编辑部拼版,然后由卫星传送到不同城市的“星岛”海外办事处;地方新闻,则由当地的工作人员报道,因此,在香港、三藩市、纽约、多伦多、温哥华、悉尼与伦敦七大城市出版的《星岛日报》,都各具特色,并在财政上取得成功。

    著名的《纽约时报》,曾经试图在洛杉矶刊出西岸版,结果只维持了两年,在1964年宣告停刊;后又试图以同样报名发行欧洲版,结果严重亏损,于1967年停版。其他报章虽然也有用同一报名发行不同地区性版面的例子,如日本的三份大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分别在日本5个城市出版,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也出4个地区版,但那都只是在一个国家之内发行,它们都不能做到像《星岛日报》那样,在海外独立出版。

    只有《国际先驱论坛报》接近《星岛日报》的模式,但这份报纸却只做到在全球十个大城市印刷,而没有在这些城市进行采访、编辑和出版。至于全美发行的《今日美国》,情况也大抵如此。

    长期以来的传统,报章多以出版区域作报章的名称,如《纽约时报》即以出版区域命名,这也是《纽约时报》欧洲版、西岸版失败的原因,因为读者偏爱阅读居住地出版的报章多于外地的报章。

    为了保持报纸在读者心中的信用,海外版办事处所提供的服务经常是令人喜出望外的。1981年7月,加拿大邮政大罢工,香港至加拿大的邮递服务中断,《星岛日报》便免费增辟“加拿大读者代邮”服务,短短一周内为两地共代办函件六千多封,帮了读者的大忙。有一年在纽约,欢度新年前夕下起了暴风雪,数以千计的汽车被陷入冰封的白色世界里,动弹不得,市区积雪厚达22英寸,交通停顿,全部华埠报纸停刊。但是,当《星岛日报》的传真版准时传到时,一声总动员令,办事处的全体人员冒着大雪,气喘吁吁地分头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

    胡仙以她的所作所为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取得了改变传统的成功,显示了开创先河的魄力,俄亥俄大学斯克普斯新闻学院院长在颁发奖项时说,《星岛日报》为全球第一份国际性报章,而胡仙是惟一一个适合接受“卡尔·范·安达奖”的外国人,她是一位“思想与行为国际化”的出版家,她的可取之处正是面向世界。

    胡仙的获奖,显示中文报纸受到国际重视,它无疑是中文报业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除此以外,胡仙还创立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成为该会的永久名誉会长并担任国际新闻协会两届主席。

    1988年,《星岛日报》迎来了它的第五十个春秋。美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宣布8月1日为“星岛日报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加拿大总理莫朗尼、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港督卫奕信等各政要都发来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