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7节 演讲成败重在分寸(1/2)

    登台演讲,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完成的事;即使能完成的,也未必每个人都算得上是成功地完成。那么什么样才称得上成功的演讲呢?一句话: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讲,或者是给听众带来心动力量的演讲,才称得上成功的演讲。

    无疑,作为演讲者,思想、道德和口才三方面素质都是必备的,然而仅有这三方面的素质还不够,还必须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演讲的分寸。如何把握分寸呢?还是一句话:根据听众的心理期待。演讲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用语言的影响力说服听众;二是用语言的召唤力鼓舞听众。如果这两方面的目的都没有达到,你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你演讲的分寸出了问题。

    由此看来,一个不会把握分寸的演讲者无论在什么时候发表什么演讲,都很难赢得热情的掌声,因为他的演讲根本就不受听众的欢迎。那么,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把握了分寸呢?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完整,恐怕得由一位专门的人士花一本专著才能完成。而我只是想在这里讲一般人最常犯的三个毛病:一是黄婆缠脚带,又臭又长;二是口讷读讲稿,动作露怯;三是不懂装懂,漏洞百出。

    黄婆缠脚带,又臭又长  这是演讲者之大忌。俗语说,“油多也坏菜”。炒菜用油过多,就会让人腻味。演讲也是如此。能短则短的话,非得花大把时间且谈且论,其结果只会使人倒胃口。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表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总想用语言的触角抓住每一位听众,其动机自然令人钦佩,但必须明白,并不是每一位听众都乐意听长篇大论的。很多人把他们单位的领导做报告比喻“黄婆缠脚带,又臭又长”,从中就不难看出大多数人对长篇大论演讲者的反感。一般听众更愿意听的是演讲者能用最简短的语句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白。若是像一些大国企领导人做“八股式”年终总结报告那样,先由秘书花N天时间写出提纲,上台发言时则开篇讲大形势大环境,接着理论联系实际,讲若干个大标题,每一个大标题下又有若干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后面还有若干个基本点,每一个基本点讲完仍意犹未尽,你说谁在底下听了不昏昏欲睡?

    成功的演讲者大抵都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把自己的思想浓缩成最简单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分寸俱佳,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这就很值得称道。

    简短的演讲,不允许拐弯抹角、旁生枝节,必须抓住精髓,巧做对比,以求一语中的。请看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的十分简短却极有分寸的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透过仅此一句话的演讲,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各种战线上“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勇敢战斗、绝不屈服的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4个字的不同组合,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