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8节 口出狂言者祸必至(2/2)

再一次被他带到了崩溃的边缘。

    人们应该很清楚《三国演义》中蜀军失街亭事件,那正是好大喜功的马谡口出狂言所致。

    马谡系谋士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但摄入得多,消化得少;由于能够得到刘备的信任和诸葛亮的赏识,又养成了自高自大、动辄口出狂言的脾气。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想到了咽喉之地街亭必须派重兵留守,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某愿往。”可见其心性浮躁,好大喜功。当孔明指出街亭要地易攻难守时,马谡却不屑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的思想已昭然若揭。当诸葛亮委婉地指出对手非同小可,难以胜之时,马谡更是口出狂言,不仅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还以全家性命为担保立军令状,狂妄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结果呢?他还是因为自己指挥无方,又犯下调度错误致使蜀军溃败而被问斩。

    无疑,马谡是有一点墨水就急急忙忙往外倒、惟恐路人不知的庸才。庸才只有不知其庸,反以为智的时候才会变成狂人。现实生活中,像马谡这样的狂人又有几多?这个数字没人去统计,也没有人能统计得出来。但我倒是常见有“庸不可耐”者在我面前口出狂言。比如A君:“有事你言语,在×地,没有哥们儿办不到的事!”比如B君:“丫牛什么牛?我只要一个电话,想卸掉他哪支胳膊就卸掉他哪支胳膊!”又比如C君:“别跟我提什么风险,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二字!”不得不承认,这几位仁兄都不同程度地享受过浮华,可是如今,那些原属于他们的浮华已散尽,个个无不落得个英雄气短、满目迷茫地寻找着“从头再来”的启门之道。悲哉!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欲文明的催生所致,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敢动辄口出狂言的人。比如有不知荣耻而狂的;有狗仗人势而狂的;有商业炒作而狂的;有不甘冷寂而狂的;还有被酒“烧”狂的等等,不一而足!以下,我例数较有代表性的4种。

    不知荣耻而狂者  这种人大抵是当今自诩“另类”一族:有点叛逆又有点刁钻,一张嘴得理不饶人,不得理也不饶人。比如前些日子,某“美女作家”在某大城市签售她的一部“肢体小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没有什么喜欢的作家,因为我感到他们写的内容没有特别打动人的东西。我不想和前辈作家一样,我需要另辟蹊径的写作方法。”当被问到是否看过鲁迅的作品时,该“作家”竟然说鲁迅小说“不怎么样”,即使是他的杂文,也“搀杂了很多政治因素”,所以“不想回答”——如此轻慢的狂言,你说她知耻还是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