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节 绍兴力量(1)(2/2)

球50多圈,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县城所在地的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2003年成交额达226亿元,在全国十大市场成交额中居于第二位。

    “绍兴师爷”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1.“海归”少帅掌门破解温州式困局

    “绍兴师爷”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深谋远虑。绍兴民企的创业者们,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凭借勤劳、精明和过人的胆识掘得第一桶金。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商务领域的日益国际化,尤其是进行复杂多变、要求严格规范的资本经营,这些学历较低、知识面相对较窄的企业家显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目前,绍兴县一些民企的创业者陆续步入老年,进入了换代阶段。企业家们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其中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便送子女到境外学习、进修和工作。

    上个世纪末,绍兴开始了大规模的乡镇企业改制,随着机制的转变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批学历高、管理能力强、有开拓思想、懂经营的年轻企业家走上了前台,而这些年轻的企业家多为企业老板的后代或亲属。绍兴县目前共有大小民营企业7000多家,企业经营者1047人,45岁以下的“少帅”就有627人,占到了整个规模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六成。

    与众不同的是,在绍兴企业掌门的继任者中有相当部分是“海归”少帅,据统计,在绍兴县年销售超亿元的102家企业中,有20余位老总的子女留洋后回国,到父辈企业继任或即将回国接班。如浙江亚太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老总一儿一女,分别被送往日本和加拿大留学,现已学成回国并分别支撑起公司的两大块业务。这些企业老总子女在国外学的大多是与本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国外多方面地吸收了先进商务理念和管理模式。

    现在,陆续回国的“海归”派少帅已崭露头角。如濮雅萍出任浙江亚太加拿大轻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后,充分运用海外留学经验,使公司目前在加拿大的出口业务蒸蒸日上。而此时,同样以民企著称的温州市,却陷入了“代际锁定”的困局。

    近10多年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皮革、服装、打火机等。

    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认为,在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当一个时期中,由于温州人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从事市场交换活动,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人格化交易方式(在亲戚朋友等熟人间的交易方式)比较容易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可另一方面,一旦这一方式被确立,就会产生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代际锁定”,即一代又一代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这种“代际锁定”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异常缓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的产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以服装、皮鞋、箱包、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制造业结构上,即使在温州的第二代企业家中,大多依然从事同样的行业。随着各地民营化改革的推进,温州改革的先发优势明显弱化。并且作为全国著名的民企大市,温州没有一家上市民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更新。

    绍兴的民企代际交接明显好于温州。“海归”派少帅为绍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海归”派成为新一代管理者,将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进行资本经营,让民企上市,使私人企业变为公众企业,很轻松地化解了温州式的产业演变缓慢、“代际锁定”的困局。

    “海归”派少帅已崭露头角,无疑为绍兴民企在海内外的资本经营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方式,更为绍兴民企的二次飞跃打下了先进的运营与管理基础,这不能不说是绍兴人的精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