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节 杭州湾变局(2/2)

2003年杭州引资量约为50亿美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通过内外合璧,杭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与这些跨国企业精英接触的优越条件,民企嫁接外资可谓是水到渠成。正如市委书记王国平对杭州民营企业与外企发展的评价:通过以民引外而加速的杭州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

    3.

    杭州引领杭州湾

    近几年,以上海为中心体的一体两翼的均衡格局有所变更。上海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日强,但深浅却始终有所不同,受益最大的就是苏南。随着上海实力增强,辐射半径逐步扩大,镇江、扬州亦开始受益,辐射路径大有北上之势,但反观与上海比邻而居的浙江嘉兴、湖州、宁波等地,前几年,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静悄悄”的。对此态势,浙江焉能高卧。

    不过,杭州湾大桥的建造,以及杭州投资环境的提高,外资的大量涌入,将使长三角的天平向南倾斜。杭州湾大桥将对长三角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非虚妄。大桥的建造,必将加深上海与浙江两地的互动关系,从长远看,可能引发上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布局结构调整。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在浙江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兴建大桥缩短了与上海的时空距离,有利于浙江以更低的成本取得上海优势,从而达到借力支撑,更快地发展浙江经济。

    此外,浙江发展战略的改变、杭州投资环境的优越以及跨海大桥等因素将改变目前外资落户的布局,即有可能使台资、外资投资重心由苏南向南迁移。而目前的一些迹象似乎也显现出这样的态势。2002年7月,浙江省确立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而后,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招商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

    过去几年,浦东开发,浙江是第一位的资金来源地,投资规模在500亿元以上,但更多的呈单边运动,由浙江尤其是浙东向上海流动。大桥建成后,两地互动将成新趋势,更多企业会将研发放在上海,而将生产、仓储放在浙江。有意思的是大桥开始建造后,传说杉杉已有迁回宁波之意。资本外流减少,将使浙江有足够的资本提升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重化工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

    位于浙江嵊泗列岛的上海大小洋山港的建造,浙江整合宁波港与舟山港等浙江省内沿海港口资源,无疑会加速上海与浙东地区的港口一体化的进程。整合后的宁波港与舟山港,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的芦潮港相通,而芦潮港通过在建的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港相连。舟山港、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芦潮港、东海跨海大桥、大小洋山港(国际航运中心)将组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群。而这个港口群的形成,必将使长三角的经济布局的重心南移。

    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福建、江西两地到上海的时间减少两小时,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对福建与江西的引力。如果福建与江西通过跨海大桥更加积极参与到长三角发展中,将有利于浙江经济的发展,将使福建与江西的资金流、物流流到浙江或流经浙江,这当然有利于杭州湾经济的发展。

    在杭州的牵引下,杭州湾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环杭州湾地区,逐渐从一个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区域,转变成以制造业为支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平台,以杭州为主的光通信产业发展基地;杭州萧山、桐乡为主的化纤产业基地在国内外的名声越来越响。

    浙江省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前三季度,环杭州湾六城的经济平均增速近30%,对该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78%。目前,环杭州湾地区已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IT产业基地和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同时,2004年上半年,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四个城市的合同利用外资占该省同期的82%。2003年的一些数据,业已显示出杭州湾提速的迹象。宁波、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以及舟山等六地的经济增长率都在14%左右。其中,杭州的GDP将超过2000亿。杭州湾是浙江与江苏争锋的主要砝码。而这个砝码将打破长三角目前的平衡局面,使长三角重心南移。(特约记者傅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