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节 竞争与融合(2/2)

位官员说,“目前正等待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而且,“规划中的这些产业肯定是与上海错位发展的。”

    刚刚拿到中国农业银行一份“大礼”的浙江,更是强调在2003年提出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2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加强合作接轨长三角经济发展协议”,中国农业银行将在3年内给浙江省分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00亿元。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这笔资金投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信息化、生态保护,以及相应的教育科技文化。而且,“不会按照额度将贷款分到各个市,而是把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项目推荐给银行”。吕祖善还指出,首先,浙江的基础设施要接轨上海;第二,要推动信息的接轨,包括科技、人才、教育的接轨,从而推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第三,要推动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具有生机、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显然,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如今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而后面一个更大的目标是:融入全球经济,成为继纽约等五大城市群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3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被称为“世界规划第一人”的彼得·霍尔爵士曾感慨:“如果长江三角洲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50年后,它可以与伦敦、纽约比肩,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大都市圈。”“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有关专家如是评价。但种种迹象表明,对长三角来说,真正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尚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与世界城市初级阶段标准相比,上海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外经济交流与投资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软件功能也有待加强,因为上海的政府职能、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软件指标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如果上海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第六城市群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华民指出,对上海来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金融改革没有到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另外我们还没有对外开放资本项目,而且现在国内是多个城市在争夺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在最基础的物流港口条件上,长三角还存在着配置与分工协调的定位矛盾。此外,与其他世界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相比,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程度不高。“尽管把两省一市加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规模,但各自为政以后,和世界其他城市群相比就没有竞争力了。”华民强调,“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把市场分割了。”

    有专家指出,“融入世界经济圈的重要前提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内部真正实现经济一体化,但在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政府还有很多行为是在阻滞这个进程。”

    除了产业同构和城市同构的弊端外,长三角目前尚未实现宽带网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市场体系上也被人为分割,如人才、房地产、产权等市场都不互通。

    “所以,关键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融合。”华民解释,“真正的融合是各个地方政府都退出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不是去全力抓招商引资,而是让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生产更有助于市场一体化发展。”

    虽然现在“大家都认识到相互恶意竞争成本很高,很多政策也开始统一,比如劳工的政策,关于银行控制风险的政策”,有关人士强调,“但问题是,政府的介入还是太紧,很多内在的因素还没法统一。”显然,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要消除存在于各行政区域之间的无形壁垒,真正做到长三角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应该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华民的理由是,一方面,基于国家的利益,中央政府要求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是国际的压力——全球自由化贸易体系和自由资本流动的机制,必然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自由选择权;此外,中国的企业家也在发展,要求市场畅通流动以实现一体化的力量会越来越大。(记者杨瑞法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