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电脑奇侠传(2/2)

经典而潇洒的动作—轻吁一口气,站起身,弯腰轻敲一下回车键,说一声“OK”。在此之后,游戏就可以运行了。同学们玩的是游戏;而对于方刚来说,帮同学们解决游戏问题则是他的游戏,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正是这样的兴趣,让“电脑奇侠”的印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1991年,方刚从湖南省岳阳市考入清华大学流体控制专业。上大二时他开始选修计算机专业。在那个时候,他已隐隐地意识到,自己要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

    是啊,计算机是如此神奇!在方刚的眼里,计算机能把数学逻辑之美转化成为创造之美。如果说学数学是与符号和等式对话,那么计算机则是利用逻辑和数学的原理实现人机对话。“你可以与计算机交流—你的想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实现,你的设想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计算机是有思想的,就好像是一个人,和它对话的感觉令人激动。方刚喜形于色。“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很深邃—你编一段程序,‘他’就在那里算,算出来的应该是你想要的;如果不是,你再去修正!”方刚这样描述自己对计算机的感觉。

    在大二,方刚花了很多钱去买计算机机房的上机时间,经常一夜一夜泡在那里。他当时就确信,自己一定是要做这一行的。

    心想事成。1995年,当他拿着流体控制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学位走出校门时,一家计算机杂志成为他事业的第一个坐标。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工作,对方刚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从事写作工作,对他来说也很自然:从大一开始,他就有写作的兴趣,并且还参加了学校的诗社和文学社。他大一时是班刊的主编,大二时是系刊的主编。在《紫荆》、《新清华》、《荷塘》等校园刊物上,都经常会出现方刚的名字。

    对中文和新闻的兴趣和爱好源于家庭的熏陶。方刚的父亲是一名老师,在当地颇有影响。父亲十分钟爱新闻行业,曾经一心想做一名冷眼看时事的记者。但是他只在《岳阳晚报》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记者,就由于某些原因被迫离开了心爱的职位。父亲不完整的理想和对社会沧桑的感悟在无形中影响了方刚。

    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兴趣和专业的高度吻合了,方刚对工作十分投入。他所任职的杂志社在当时的业界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当时网络还没有全面兴起,这份杂志就成为中国与美国等先进国家交流计算机专业信息的重要窗口,也是专业人士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方刚在其中的历练使他收益颇丰。

    后来他的职业道路又经历了N多变化:做过报纸,干过网站,最后来到了搜狐。他与计算机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