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附和有很多种(2/2)

说一句:“唉,这么巧,真不可思议啊……”,那么对方就会觉得你不仅认真听他讲话,还非常能理解他的话和他的心情。

    重复对方的话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明白通畅”、“简洁”、“抓住要点”、“使用对方说过的话”这几个要点。

    具体的说,就是你要从A说的很长的话中,判断哪些是关键的语句。然后你就把你所选择出来的关键语句重复一遍。这样你就能做到有重点的、简洁的,明白通畅地重复对方的话。这个时候,能够重复对方的话是对你们谈话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对方听到自己的话被对方重复,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但如果你不重复对方的话,而是尝试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去表达A所说的内容,那么A会觉得你在解释他的话,于是他会把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一遍,而无法再往下说,比如,讲话的一方说:“真叫人吃惊啊!”,而你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唉,吓了一跳吧!”那么对方一定会纠正你说:“是吃惊,并不是吓了一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说的一方认为你说的“吓了一跳”里有“胆子小”的意思。就算你完全没有这种意思,但一旦对方产生这种想法后,对于你们之间的交流将会产生不小的障碍。所以说,如果你能够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是有时候,即使你重复对方说过的话,对方还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是非常敏感的人。我们知道,一个人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和这个道理一样,如果自己说过的话再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时候,不要轻易地去重复他的话,还是用一般的附和语比较保险。

    下面我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的例子,以供大家练习。和家里人说话时,说的一方总是会问:“你有没有在听啊?”在这个时候听的一方也总是回答:“我在听呢!”但是光凭这句话,说的一方也无法肯定对方是不是在听。而这个时候如果听的一方可以使用重复的技巧,回答说:“你在说……,对吗?”那么说的一方就知道对方是在听。因为如果没有听,就不可能重复对方的话。或许只听了一半,那么对方还会继续追问下去:“接下去还说了什么呢?”根据你的回答,对方就可以判断你听到哪里。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应该向对方道歉,并且认真的听下去。

    有一些附和语连专业的听者都不太使用,但普通人却经常使用。这就是“理解”、“我可以理解”、“十分理解”。为什么专业的听者却不太使用呢?因为能够理解对方真的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理解”这个附和语是听的一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来自我满足的词语。请想像一下,你说话时,对方附和道:“理解,理解。”也许你就会产生反感并且想“难道你真的能那么理解我吗?”要理解一个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内心活动非常复杂,一个人说的和想的不一定一样,或者当时的心情是兼而有之。

    像我们这样的心理学家做自我介绍时,人们总是会说:“好可怕啊,我在想什么你好像都能看穿”。确实,把“不”说成“是”,也就是说,虽然对方嘴上否定,但其实是肯定,问对方的问题其实是在问自己等,这些都是人类心理复杂的表现。而心理学家深知“人类的内心终究令人无法捉摸”这一点。

    就因为深知这一点,心理学家才会成为一个听力高手。如果见一面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和性格,就没有听的必要了。因为不明白,不理解,所以才耐心地听对方说话。自以为“理解”对方却招致对方的反感,明明不清楚对方说什么,需要很投入的听的人,却想让对方以为他非常理解对方。这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实在是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