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撤离二湾(1)(2/2)

波浩渺,水天一线,一面是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没有人能够想像在这里会有一个感光工厂掩藏其间。阿尔梅就在这碧水群山之间,在中国感光史上飘逸着江南的风情。据说,当年来到阿尔梅的柯达人都莫不赞叹。但正是在这样的“天堂之景”中,埋藏着深深的隐忧。感光企业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原料,所以很可能污染太湖。柯达大中华区的环境总监,注意到1998年江苏省对太湖的保护条例颁布,规定在通告之日起,5公里的范围内不准再兴建化工企业。

    尽管阿尔梅建厂已经是20多年前的历史,而且柯达在进入二湾后,就投入500多万,解决太湖取水的问题、氨的排放问题、水循环的问题,但对于柯达这样的跨国公司,有着遵守法律的传统,政府既然已经明确发布保护太湖的法律,就不好待在二湾了。毕竟在太湖边,不好承担污染太湖的法律责任。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三大合资企业的分工体系中,无锡成为影像药水的生产中心,自然“撤离二湾”对柯达来说是明智的选择。

    但总经理豪治突然发觉,他要再次面临人员“分流”的局面。因为在柯达无锡不再进行X光片的生产之后,原来招收的530名员工对于冲洗药水生产来说就太多了,只能留下不足200名员工。这意味着将有300多人要再次面临分流。

    本来,第一次重组从1 400人中考试选择530人,就已经是一个地震,柯达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心血。从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柯达对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英语培训、电脑培训、西方管理、柯达企业文化、柯达价值观……人均培训超过100小时。这500多人被认为是在公平选拔程序中,进入柯达的优秀人员。这本来是一个荣誉,但分流又来了。

    考虑到事情的难度,柯达无锡一定要与政府谈,将再次分流员工作为前面一揽子合资计划的延续。无锡市政府认为是企业自己的事,但因为“98协议”的影响力,最后决定介入。当时议定的程序是柯达一次性将补偿分流员工的钱,转给无锡市政府,再由政府来负责安排分流职工。这几乎沿用了“98协议”的方式。但无锡市政府认为这笔钱应该创造再就业,准备把钱转给化工局用来创造就业岗位。据说,化工局曾找到阿尔梅,要把钱给阿尔梅,让被分流的员工回阿尔梅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