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8节 在校司考明星之路(3)(2/2)

的司考经历比较简单,2004年第一次考试一举通过。也就是我本科毕业当年就通过了考试,我没有在考研成功的喜悦中彻底放松下来。对这个决定我算过一笔账,我觉得本科时期是一个学习范围比较全面的时期,在本科结束时参加司考是一个趁热打铁好时机,如果再等1年,本科时打的基础就可能冷却一点,要成功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是7月2日开始着手复习的,时间有限(这也是我不选择辅导班,复习资料较少的原因之一),我粗略制定了复习计划,并按着计划一步步地做起:

    首先,我将大部分复习时间放在教材上,而法条的利用率对我来说极低,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觉得,首先,法律法规数量很大,全看下来是个很大的工程。其次,法条的规定是很枯燥呆板,看起来是很容易走神的,效果不一定好。还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法律法规不断出现,在同一个问题上(尤其是诉讼法中)经常会有新法条覆盖取代旧法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到旧法没看到新法,岂不是误导了自己。而教材不同,教材将法条融合进来,放进一个宏观的知识体系之中,更生动,而且教材选择的总是最新的法条,省去了自己在新旧法条中进行甄别的过程。

    开始我给自己的阅读量是每天100页左右。这是看第一遍书,我是一字一句地通读,在通读中划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到7月底我就将三本教材复习了一遍。我不是天才,记忆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第一遍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记住了什么,并不如自己预计得那样提高了多少,但我觉得计划不能这样停顿下来,我坚持自己的计划。接着做了一套1998年的真题,结果不是非常差,但刑法部分的试题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自己对刑法的复习并不能应对司考,司考对刑法分则考查的很细,而我并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这就对我以后的复习提出了方向。此后,对刑法我注重了对相近罪名的区分,这是以考题来指导复习。

    把1998年试题搞明白后,我开始了第二遍看书,这次我每看完一本书就做1套真题,认真分析自己在真题中的错误,把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搞清楚。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除了法律职业道德这一部分没有系统地看以外,其他内容我平均用功并没有偏重。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我是靠做题来熟悉的,在题目中有疑问才再翻开教材看看,因为我觉得这一部分没有什么知识性,而通过5套真题来加强已经足够。到8月底前大概20日左右,我完成了第二遍复习,真题也差不多做完了。第二遍看书当然不再是通读,而是只看已划下来的重点内容,这时我觉得自己饱和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提高了,就只能是这个水平了,剩下的时间就用来维持现有水平。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水平能否使我通过,从那以后到考前,我仍是坚持看教材,偶尔读些法条,一共看了三四遍教材,两个多月中的复习过程就过去了。

    她是我见到的最简单、最轻松通过司考的人。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仅选用了教材和真题,没上辅导班,每天100页的阅读量,3—4遍教材复习,就这样轻轻松松创造了奇迹。

    袁晴:2003年我本科毕业即跃跃欲试,想考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我最终还是没有报名,因为自己刚换了一个专业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司法考试需要较多精力的投入。在此也给各位考生提个醒,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司考,结果一定会让你失望,司考从来不会垂青投机取巧的人。所以我的首要经验就是,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有决心去面对那段枯燥的复习备考时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请跟着我的步伐,我会带你走出司考的迷城,通向胜利。我虽然没有参加2003年的司考,但还是给予了较大关注,我买了考试大纲仔细看了一遍,对各个考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下一年应考做了一些铺垫。

    2004年,研究生学习的第二个年头,我下定决心报名参加司考。凭原先的法学基础,我只给了自己两个半月的时间准备。我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再难的考试,埋头准备3个月也就足够了。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因为时间一长,人就会疲倦的,没有了当初的那股冲劲。当然这只适用于我们这些每天有大把时间的在校生,工作了的同志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建议提早开始准备。

    (1)讨教经验。在复习开始以前,我先看别人的司考经验和教训,向考试通过的同学询问。个人认为这一步非常必要。尽管每个人的方法会有所差异,但是你可以从不同的经验中寻找出共同点,他们成功的关键,毕竟他们的方法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只要抓住这些共同点予以兼收并蓄,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改进,那么你的考试就会轻松很多了。取经阶段从2003年司考成绩公布后开始,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在网上、电话中、还是当面都会请教。

    (2)制定计划。我的复习计划制定于6月底,那个时候大纲已经出版,各种教材也已经纷纷上市,我的期末考试基本结束,我也有了时间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应对司考。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作好了司考复习计划,准备工作已经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