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普通人与媒体(5)(1/2)

    曾青意识到自己是个新闻人物,对他这样的新闻人物,媒体肯定会帮到底的。9月15日下午,曾青从旬阳赶到华商报社安康记者站对记者说,他想转到甘肃政法学院法学系,因为该校属于纯公办,且收费较低,现在正在进行补录工作,请华商报社帮他联系。咨询有关专业人士后,记者获悉曾青这类已被统招录取过的考生根本不可能再参加补录,何况甘肃政法学院今年录取分数线为480分,曾青的成绩仅为464分。但曾青对此答复却不接受,反反复复只是请报社再帮他这一次忙,说即使甘肃政法学院联系不上,其他的纯公办高校也可以。但当记者与他谈起安康本地一所高校时,曾青竟然说:“这学校倒找我5万元也不上!”

    从9月15日下午至9月16日上午,在10多个小时的交谈中,曾青始终坚持让报社帮他联系甘肃政法学院,甚至让报社采用非常规的方法。他说:“我知道我这次从学校回来对你们报社是个重大打击,能帮我联系一个好学校,我去上学了,你们也好收场!”

    曾青具有向媒体诉苦求助的经验,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媒体,他显然低估了媒体。他知道媒体具有爱心并成功地利用了媒体的爱心,但他不知道媒体同时是正直的、正义的,是不能被人利用的,更不能被人所欺骗。媒体一旦发现了被人利用、被人欺骗,便会立即作出反应——即弄清事实真相,而媒体完全具有捍卫自己正直、正义和弄清事实真相的力量。

    善于报道社会新闻、挖掘内幕的《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安康市旬阳县,从市里追到县里,再从县里追到镇里、村里,走访调查了许多部门和人士,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彻底的调查了解。通过调查发现了三大疑点:

    疑点1:学费问题

    在旬阳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信访局、县教育局等部门呈给有关上级单位的调查中指出,“曾青上不了大学不全是因为没有钱”。据悉,曾青多年的“高考——补习——高考”的循环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