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5)(1/2)

    从国外到国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发生,随着网络技术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事件如同就在身边发生。因此,应该改变过去对事件的“捂”和“躲”,而采取“疏”和“引”,争取主动,抢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真实、权威、及时的信息。政府的新闻发布应该制度化,通过新闻发布机制,使政府应对危机及自身的工作给予公众的知情权,既消除危机给公众带来的恐慌,同时有利于危机妥善处理。

    此外,新闻发言人应大力提倡“不说正确的废话”。新闻发言人除了加强诚信度、主动性、大局意识外,还要学会发布有用信息,不说正确但没用的废话。

    所谓正确的废话,顾名思义,就是不违反逻辑,但却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话,如“张三姓张”、“合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之类的话;而不说正确的废话则意味着,抛开场面话、客套话和含糊之词,摆事实,讲观点,向受众传达有用的信息,简言之,就是开门见山、言之有物。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碰到一个说话总是答非所问、模棱两可、啰啰嗦嗦的人,我们不是不知所云、摇头避开外,就是要断喝一声:废话少说。新闻发言人发言必须言简意赅,迅捷、有效地传递有用信息。

    比如突发**件发生了,公众急欲了解的是有关事件的起因、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此时,新闻发言人公布信息就须直切主题,有针对性地陈述事实,答疑释惑,以便于消除人们心头的疑虑和恐慌。2003年“**”肆虐期间,作为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王岐山市长每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头一句话通常都是:根据卫生部门的最新统计,今天北京“**”病例发现多少,隔离多少,治愈多少……这种开门见山的破题法,以冷静、负责的态度和具体、翔实的方式给人们吃了一剂定心丸:“**”虽还在蔓延但也正逐步得到控制。显然,公众对这种直面事实的做法是接受和满意的:那时候,北京市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准时打开电视,收看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由此,政府的诚信、负责的权威形象随之也得以确立。

    反过来说,假设王市长每次例会,必先客套一番,迟迟不入主题,或是对关键问题含糊其辞,或者讲一通“市民要相信政府”之类的大话、套话,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加深人们心中的疑窦和反感:疫情到底控制住了没有?控制在何种程度?我们的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等等。如此一来,不仅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会大打折扣,而且流言蜚语、小道消息也将借机甚嚣尘上,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

    由此可见,开门见山,不说正确的废话这一要求是新闻发言人理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它对于促进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提高政府施政效率、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大有裨益,应当加以大力提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开门见山,不说正确的废话毕竟是一种技巧形式,是为澄清事实的目的服务的,新闻发言人要有效协调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树立政府权威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靠真实性、正确性、思想性来提升其言论的影响力。

    新闻发言人要经过专门培训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政府、部门、单位、团体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他们坐在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表情,在敏感的新闻记者那里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闻,或者被解读为某种“迹象”。所以,新闻发言人必须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能说的该怎么说、说到哪个程度,不能说的又该怎么处理,等等,都有专门的讲究和学问。

    做好新闻发布,就需要高素质的新闻